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动态
四十周年 | 为了橡胶工业科学发展(上)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 无    来源: 《中国橡胶》杂志 订阅

鞠洪振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会会长

2025年,橡胶行业不同凡响。全行业奋力拼搏,以创新发展的非凡实践,胜利步入“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迎来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其官方媒体《中国橡胶》杂志40周年华诞。40年的磨砺,协会的工作与行业的发展,已融为一体,相生相长。

(一)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创建,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

社会主义制度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管理,离不开行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信息沟通、工作指导和发展权益维护。1970年,煤炭、石油、化工三部合并的燃化部,1975年煤炭离开后的石化部,都保留了一个处级编制的橡胶小组,以维系行业管理工作。1978年,石油化工分家,重建化工部,下设橡胶司,使行业管理日臻完备。

1985年4月12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合影

国家施行改革开放,预示着工业系统的行政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橡胶司的老领导,敏锐地预见到这一点。关键是当再次改革后,行业要不要管理,谁来管理,怎么管理。在化工部领导支持下,从1980年起,橡胶司即会同部调研室、生产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共同商议,提出成立行业协会,将行业行政管理变成为行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工作服务。这一意见得到部领导的首肯,并报国家经委批准,决定成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挂靠部橡胶司。橡胶行业成立协会,是化工系统首创,组建工作力求稳妥,逐步展开。历经橡胶司张焕文、陈自新、黎扬善3任司长的精心筹备,与企业反复研究、探讨,一致赞同协会组建工作先从基层做起,把基础打好。按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胶鞋、制品、乳胶、再生胶、炭黑、机头模具9个主导产品分类,先行成立了轮胎协会、力车胎协会等9个专业协会,分别挂靠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广州橡胶一厂、青岛橡胶六厂等行业龙头企业。挂靠企业为理事长单位,橡胶司各专业处长或分管工程师出任副理事长,下设秘书处,专职做协会工作。各专业协会工作很快就顺利展开,橡胶企业纷纷入会,成为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协会已形成完整的架构。

1985年4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代表,参观上海大中华橡胶厂

1985年4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黎扬善司长出任首届会长,橡胶司配备专人成立了专职秘书处,拥有会员企业418家。总会与各专业协会一并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使整个橡胶行业团结成一个整体。随着改革推进,1993年各工业部的专业司局撤销。橡胶司在部里保留了一个橡胶处,尔后成建制转为中联橡胶总公司,司长任总经理,副司长任副总经理,各处处长任公司部门经理,并与83家大中型橡胶企业、研究院所联营。1998年,化工部撤销,成立了石化局,2000年石化局也宣布撤销。橡胶协会失去挂靠后,在人少、经费捉襟见肘,且无办公地点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下来。

新老世纪交替之际,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成功进行了首次换届,这就为协会与中联公司的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不仅为协会提供了稳定的办公条件,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老同志都还有在协会的兼职,有效地增强了协会的工作实力。协会换届后,把加强自身建设提到了重要日程。本着自主、自强、自立、自律的原则,引进人才,加强秘书处工作。新增行业生产、经营信息统计,以及时了解重点会员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设立信息部,加强国内外行业信息交流;组建《中国橡胶》编辑部,设立期刊委员会,着手编撰《中国橡胶工业年鉴》,使之成为业内权威媒体;设立技术经济委员会,以统筹研究、探索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方向,并开展有关咨询活动。在此基础上,把各专业协会一律更名为分会,并与原挂靠单位脱钩,自主运行。在部、局存在时期,橡胶行业管理实际上存在条块分割现象。骨架材料分属于冶金、纺织系统,助剂、设备分属于部化工司和装备公司,主导产品由物资部及部供销局调配。这一架构,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橡胶工业上游的主要原材料企业,下游的市场销售企业,已处于游离状态。

协会借此机会,在总会设立直属的橡胶助剂、骨架材料、市场营销和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把上下游企业联系、团结在一起,使橡胶工业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大行业,成为供、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经过多年努力,协会初步形成了专职队伍,有了自己的办公地点,增强了服务实力,成为一个崭新的双向服务型行业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