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焕新前行:价值创造考核导向、战新布局要求升级的国资新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角色也在同步发生深刻转型。国家对央国企的发展期望变化主要集中在价值创造考核导向和战新布局要求升级,进而要求央国企换挡升级,勇担“火车头”使命,精准谋划战新布局,因企制宜有序发展。
1.价值创造考核导向,主业换挡升级,勇担 “火车头” 使命
“十四五”期间,中国多个产业链在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方面显著提升,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国有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仍有部分高端中上游材料或关键环节有待实现战略突破,这对产业链的独立性与长期竞争力构成挑战。
根据中共中央三中全会精神等顶层方针指引,在“十五五”关键时期,央国企需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的重要使命,尤其要加快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国产化进程,抢占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位置,并不断增强全球竞争力,以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
这同样也反映在国资监管从重规模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政策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特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前沿领域,国有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实现产业链的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价值创造迈向更高层次。此外,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也已发生转变:从传统财务核算指标逐步完善到涵盖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营业收现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利五率”;国有经济增加值也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新标准。
展望未来,“十五五”期间国有企业将不再单纯依赖传统主业过去的规模效应,而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战略贡献,政府正着手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的评价制度,完善分类考核体系,并加大对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的关注。具体来看,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真正打造出关键产业的链主、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推进“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等。
2.战新布局要求升级,精准谋划布局,因企制宜有序发展
“十五五”期间, 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准布局将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国资委密集发布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根据国资委最新指示,中央企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达到35%。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央国企引领战新产业的殷切期望,更为央国企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在“9+6”产业方向(“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大未来产业)中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强化“核心功能”与“主责主业”,同时更好地履行产业引领的使命,已不仅是简单的业务整合问题,而是“十五五”期间必须深思熟虑并精心谋划的战略性议题。如何选择适合的发展赛道,如何将企业现有的资源禀赋和能力网络与新兴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如何进行资源的统筹和有效排序等,均需要通过深入分析与思考,找出最佳的路径与解决方案。
加强“战新布局”对国有企业提出更高的战略能力发展要求。从战新产业不断继承发展,到提出推动未来产业,国家更突出强调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更加注重对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期望国有企业能以更全球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洞察力,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前瞻谋划布局能力、全球化视野与趋势把握、原创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协作网络生态构建等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能力要求。
二、基于国家对央国企的发展期望,以及央国企在“十五五”期间面临的关键要求,罗兰贝格前瞻性地分析未来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中的关键战略议题,包括愿景目标、战略举措和能力支撑等三大层面。
1. 愿景目标层面
首先,央国企应确立符合其使命的战略愿景,结合自身优势与国家发展需求,同时符合新时代经济转型与全球竞争要求;其次,面对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应树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尤其需要明确在关键产业链、产业环节中的发展定位;最后,根据全球市场趋势变化,应明确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定位和目标,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国际市场竞争策略。
2. 战略举措层面
在全球布局方面,面对新全球化格局,央国企应把握欧洲及南方市场机遇,需评估不同国家和区域市场机遇与风险,并针对性进行市场布局;同时,应系统性地配置全球供应链,以满足海外终端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在应对欧美绿色壁垒过程中,应识别ESG管理水平核心差距,加强自身ESG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绿色竞争力。
在业务卓越方面,基于国资价值创造的考核导向,央国企应明确做强主业的思路和抓手;面对行业竞争现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如供应模式和服务模式升级等),突破行业内卷,力争成为国际领军企业;针对战新产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精准挖掘合适业务赛道,针对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以抢占先发优势;在布局新兴业务时,应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和竞争格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进入策略和差异化打法,以确保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产业融通方面,横向看,面对“十五五”产业整合浪潮,央国企应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强化“龙头”地位;为此,需精心设计投并购模式和投后管理赋能机制,确保并购后资源整合和效益提升。纵向看,领先企业应构建产业链创新生态,赋能中小企业,发挥“链主”角色;同时在生态打造中,选择适合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深度合作协同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
3. 能力支撑层面
在创新驱动方面,为支撑业务及产业创新,央国企应在内部构建上下贯通的创新孵化与支撑机制,确保创新能从战略到执行实现无缝衔接;此外,应充分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创新技术赋能业务经营,如优化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等。
在组织赋能方面,面向新业务架构,央国企应适应未来发展需求重塑新型组织架构和管控机制,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升内部组织管理质效尤为关键,需匹配具有高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并通过培训和发展强化内部人才能力,确保组织与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在卓越运营方面,央国企需以国际领军为目标,在研、产、供、销等各环节构建一流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以实现全价值链效率最优。
使命在肩,奋楫争先。国有企业正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挑战。唯有通过深刻的思考与洞察、精准的战略部署和务实的战略行动,国有企业才能乘风破浪,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坚定不移地锚定新征程的航向,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