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模型概述
“STAR”模型包含四个层面,旨在帮助企业实现总部与海外业务的高效协同,以及风险的有效控制,支撑国际化组织能力锻造。
S-战略决策层(Strategy Decision):集团高层挂帅,确保业务决策的高效执行和资源的充足投入。
T-协同拉通层(Team Engagement):通过固化协同机制,提升跨组织/部门的业务配合与资源共享效率。
A-国际组织与区域管控层(Architecture and Global Control):合理设置组织架构,清晰划分总部与区域的职能职责界面。
R-落地支撑层(Reliable Support):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区域业务的深度发展。
一、战略决策层
在新市场的探索中,企业需要制定长远战略并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中国企业常因缺乏对国际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而决策缓慢。高层领导的专项小组可以加强跨部门的协同,及时把握战略动态,确保业务决策的迅速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协同拉通层
在制造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显得尤为关键。出海需要市场、研发、产品、生产、供应链、质量、财务等跨组织/部门的通力合作。打造跨组织或部门的协同制度、保障机制尤为重要。重点须从组织定位、部门职责、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以打破部门间壁垒,强化整体业务协同。
三、国际组织与区域管控层
企业需根据业务发展阶段和市场特性,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在职能划分上,企业应考虑市场效率、资源共享和运营风险。前台业务应优先本地化,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中后台职能则应考虑全球资源共享,以提升效率。
四、落地支撑层
绩效考核是推动国际业务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将国际业务KPI纳入总部各部门的考核中,区分结果与过程指标,并根据不同职能设定考核重点。人才管理则涉及数量、结构、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企业需合理配置外派员工与属地员工,建设高质量的本地团队。同时,重视国际化文化建设——以企业基因为基础,激发员工凝聚力,并符合全球化业务氛围。
五、结语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已进入成长期,企业需全面提升国际决策、资源配置、区域管理、体系保障能力。罗兰贝格期待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实现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帮助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