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数据 > 咨询报告
预见2024|新一代制造的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24/04/09    作者: 无    来源: 罗兰贝格 订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化趋势推动了新兴国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全球跨国企业通过选择 低成本国家、实施精益管理和外包供应链等策略来提高竞争力,实现了成本领先。虽然全球供应链的有效分工降低了制造成本,但也导致了复杂的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结构。近年来,全球化背景的变化对现有的全球制造分工和生产网络架构提出了挑战,迫使全球跨国企业重新调整其生产布局。

在 2020 年,罗兰贝格提出了“新一代制造”(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NGM)战略,该战略基于全球制造业的六大关键趋势,包括可持续性、产业颠覆、本地化价值、个性化生产、社会政治敏感性和数字化连接,提出了全球化企业在制造布局和运营模式方面的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新时代下的全球跨国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制造基地的布局和流程,将传统的制造部门从“成本负担”转变为“核心资产”,不仅考虑成本,还要综合考虑全球生产基地布局、按需生产模式、数字化管理、生产过程的碳足迹、ESG 评级、风险管理等多维因素。

罗兰贝格对欧洲制造业进行的调查显示,77% 的受访者认为“新一代制造”为制造业的重新布局提供了重大机遇,67%认为它能够使制造业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平台,并增强竞争力。在中国,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认识到“新一代制造”对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在全球制造网络布局、工厂数字化升级、ESG 评级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

2023 年,众多中国企业在重塑全球制造版图和供应链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远见和行动力。从基础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和工程机械等行业,企业通过加强关键产业的本地化生产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有效地规避了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实现了供应链的精简和成本全球最优化。

展望 2024 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将面临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而“新一代制造”战略将为中国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1.全球制造网络布局加速,关注顶层战略设计

展望 2024 年,中国企业海外制造布局保持持续、快速扩张,东南亚、中东、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和东欧国家仍然是中国企业海外制造基地的主要选择。选择这些地区不仅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更重要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服务欧洲和美国市场,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在全球制造网络布局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短期内支持海外市场的销售增长,还需要考虑所在地的长期挑战,如地缘政治风险、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足等。在这种背景下,罗兰贝格认为,中国企业在构建全球制造网络时需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企业在不同经济体建立制造工厂时,必须考虑当地供应链的支持能力和成熟度。这要求企业在全球网络布局中推动现有供应商一起“走出去”,同时审慎评估自制或外包策略(Make VS. Buy),确定哪些制造环节保留内部生产能够更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爬坡速度。

全球产品分配:优化产品与工厂间的分配,增强多样性潜力。合理的产品分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适应性,同时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估:相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利用和废物减排指标。


2.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提高海外经营的灵活性和效率

中国企业海外制造网络的扩张需要全球供应链的支持。欧洲和美国市场对供应链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市场准入限制、本地化制造比例、终端客户对品质一致性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如何使供应链与新建的绿地工厂的快速生产爬坡相协调,也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要求企业在海外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制造、研发和供应链体系。

在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同时,中国企业需要重视对上游供应商和委外企业的深度赋能和把控。通过实施严格的门控和关键控制点管控体系,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精度,同时优化成本和效率。这不仅包括工厂内生产物流的管理,也扩展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关键的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深度赋能。

首先,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标准化关键制造环节,确保品质和效率。这包括在海外市场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制造、研发和供应链体系,以应对市场准入限制和本地化制造比例的挑战。其次,与全球供应商的合作不仅帮助企业在新市场快速建立供应链,还有助于缩短产能爬坡周期,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本地企业深度合作,不仅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提高对当地市场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3.融合海外生产运营能力构建与数字化全面转型,创造全球竞争胜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企业正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的转型,不仅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还响应了政府的鼓励和政策,发展和培养具备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以及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不容易。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生产现场准确的数据收集体系缺乏、运营流程和关键管控点缺失、组织架构难以支撑数字化运营、组织缺乏数据分析能力等。

罗兰贝格认为,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三步走”方法,更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企业应强化精益管理内力,包括在海外工厂中实施。这意味着系统梳理影响生产全过程效率、成本和质量的关键工艺和流程控制点,并将这些控制点融入到全球化的数字化转型基础中。

其次,在建立数字化运营模型时,企业应考虑如何有效集成海外工厂的数据,实现 MES/ERP 软件的系统耦合,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和操作的一致性。

最后,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国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还应重视海外生产运营能力的构建。这包括适应当地的组织架构、建立符合总部及当地要求的工艺和管理标准化体系、发展当地员工的能力建设机制、实现从一线到总部的业绩看板系统。这包括筛选适合全球化运营的数字化用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升级。


4.打造绿色基础设施,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

与过去市场关注产品和成本的评估相比,随着国际终端客户对供应链 ESG 审核的加强以及对碳减排要求的提高,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市场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走上了绿色制造之路。

罗兰贝格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具体来说,企业应制定系统性减排战略,通过建设节能的制造工厂、开发新能源产品、采用绿色运输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其次,企业应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回收并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回收产品,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品牌。长期来看,改造制造工艺是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


5.需求制造平台崭露头角,探索制造业创新模式

需求驱动制造平台,也称为按需制造(MOD),作为一种新兴概念,通过云技术和平台化手段简化了制造流程。这种模式仅在需求产生时生产特定数量的商品,从而消除了大量的最小订单和库存存储需求。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需求驱动制造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能够提供实时报价,提高供应商管理效率,并改善供应链中订单的可见性。这些平台还通过自动化买卖双方的互动,显著减少了传统制造流程中的延迟和低效。由此带来的时间和效率优势,不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还减少了库存开销。此外,需求驱动制造平台提供了定制化选择。客户可以上传 CAD 模型,获得即时报价,并在生产前轻松进行设计变更。这一特点使得需求驱动制造尤其适用于需要定制制造的行业,如医疗和航空航天。

展望 2024 年,我们看到全球出现越来越多的需求驱动制造平台,实现更灵活、高效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