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山东口岸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价齐增,共出口6220万条、价值1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41.9%。山东口岸2006年轮胎出口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加工贸易占绝对优势,一般贸易出口倍增。加工贸易出口17.5亿美元,增长40.1%,占出口总值的97.1%;一般贸易出口0.5亿美元,增长1.5倍。二是出口均价快速上涨。2006年山东口岸轮胎出口均价为28.9美元/条,较上年上涨23.6%。其中客货机动车辆轮胎出口均价涨幅明显,达75.7美元/条,上涨29.8%;轿车轮胎涨幅较小,为23.8美元/条,上涨13.5%。三是美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对欧盟出口猛增,对非洲、拉美等非发达国家出口接近1/4。对美出口5.4亿美元,增长53.4%,占出口总值的29.9%;对欧盟出口1.8亿美元,增长74.2%;对非洲、拉美市场分别出口2.5亿、2亿美元,分别增长40%和47.7%,合计占出口总值的24.7%。四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倍增,国有、集体企业出口增速放缓。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6亿美元,猛增1.2倍;国有、集体企业分别出口8.1亿、2.1亿美元,分别增长15.3%和12.8%;私营企业出口3.2亿美元,增长86.5%。海关方面分析,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轮胎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轮胎出口虽然取得量增价涨的良好势头,但轮胎出口仍面临多方面压力,应引起注意:第一,成本增加、利润率缩减使轮胎行业发展面临压力不断增加。2006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波动攀升,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运输、人工等价格均大幅上涨,造成轮胎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但出口价格未同步提升,轮胎出口利润率大幅下滑,现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左右,比2005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突破贸易壁垒压力持续上升。轮胎出口不仅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还面临技术壁垒的制约。2004年以来,委内瑞拉、土耳其、印度、秘鲁等国相继对我国出口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开始设置更为严格的进口技术标准限制轮胎进口,如美国决定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新的轮胎测试标准,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即使已进入美国市场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轮胎也将被召回。美国是我国轮胎的重要出口市场,新标准的实施必将给我国轮胎出口带来严峻挑战。第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近几年,国外轮胎企业巨头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方式迅速进入我国轮胎行业,他们凭借自身品牌、资金、技术和营销网络等方面优势,迅速占据利润率高、消费量大的轿车轮胎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与我国轮胎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目前我国轮胎企业在国内主要面向农用车轮胎市场,在国际市场主要面向拉美、非洲和中东等非发达国家市场,随着国际轮胎巨头在我国轮胎行业的不断扩张,我国轮胎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