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轮胎翻新产量仅为1300万条,翻新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轮胎翻新比例在45%以上。针对中外轮胎翻新率的巨大差距,在上周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论坛上,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再生资源高级鉴定评估师姜忠勤等一批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加快发展轮胎翻新产业,同时对翻新轮胎实行安全强制认证制度,使这一新兴产业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姜忠勤认为,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翻胎是减量化、再利用的最典型的产业。轮胎翻新可以延长轮胎的使用周期,从而减少废轮胎的产生量;也可以降低社会对新轮胎的总需求量,减少新轮胎产量,进而实现资源、能源消耗的减量。所以,轮胎翻新应该得到社会高度重视。
四川省轮胎翻修与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方寿指出,轮胎翻新可以节约大量物资,还能降低运输成本。他说,与生产新轮胎相比,每翻新一条旧轮胎,平均可节约橡胶4千克、尼龙帘布1.7千克、炭黑2千克、石油18千克、钢材1千克。而每使用一条翻新胎,能为用户节省开支30元。
据了解,轮胎翻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处理废旧轮胎的主要手段之一。来自纽耶拉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翻胎比例相当高,与新胎达到1:1的水平。如,美国每年的新胎用量是1600万条,翻新胎是1700万条左右。
而我国的轮胎翻新率却不足5%,这与轮胎产量、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此,姜忠勤指出,轮胎翻新面临胎体过度使用的资源性短缺和降标或非标加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轮胎翻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孙方寿也表示,由于可翻胎资源缺乏,企业常常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加之割标、改标、不“三包”轮胎的大肆泛滥,使翻胎行业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也正是目前极低的轮胎翻新率,使我国的翻胎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姜忠勤根据国内替换胎市场的需求情况测算了我国翻新轮胎的市场空间。他说,替换胎市场如果40%使用翻新轮胎,那么我国每年的轮胎翻新量将达到6000万条,是目前翻胎产量的4~5倍。
国际轮胎、翻胎企业也因为看好中国翻胎产业的发展前景,正在加快布局中国翻胎市场。据姜忠勤介绍,截至目前,法国的米其林在华已有7家翻胎企业;意大利的马拉贡尼则直接投资在华生产翻胎设备;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生产商在中国内地约有5~6家翻胎厂;日本普利司通在收购了美国奔达可之后更是大举进军翻胎市场,目前正在中国建设11个新工厂;美国固特异在华的翻胎工厂也正在筹建中。
对于翻胎产业的发展,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纪奎江指出,要保证胎源,即新轮胎的设计制造一定要考虑到日后的翻新,同时要规范新轮胎的使用管理,提高载重轮胎的翻新率和乘用轮胎的翻新利用,为翻胎产业提供稳定的胎源;要完善旧轮胎翻新前和翻新后的检测工作,以确保翻新轮胎的质量;要坚决禁止“套顶胎”等一些不科学的轮胎翻新方法;要调控好翻胎企业在全国的布局,减少胎源的无序流动,节约物流成本;要开展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究,如用注射法制备环形预硫化胎面等。
姜忠勤同时指出了我国翻胎产业的健康发展途径,包括技术提升、企业自律、执法监督、制度保障和宣传引导。他特别强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轮胎磨耗极限标准,严厉整治车辆超载现象,坚决取缔割标胎和不“三包”胎进入市场。同时要加强翻新轮胎的质量检测,必要时对翻新轮胎实行安全强制认证制度,保障翻新轮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姜忠勤告诉记者,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推动下,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组织多家企业起草了《轮胎翻新企业开业条件》、《轮胎翻新工艺》、《废轮胎加工处理方法》等多项国家标准,轮胎翻新产业正逐步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