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观察报》报道,6月10日,在拿到专家的调查结果后,国家质检总局就部分韩泰轮胎存在安全隐患发出风险警示通告。这是韩系轮胎企业今年在华遇到的第二次质量风暴了。上一次是锦湖轮胎。从锦湖轮胎天津工厂的质量事件曝光,到长春工厂因薪资问题引发的全面停产。短短三个月内,锦湖在中国的四大基地有两个都陷入或仍处在停转状态。
严重至此,但韩系轮胎的“抗打击”能力却让业界意外。在品牌口碑如生命的当下,韩系轮胎何以如此强硬地在中国生存?“很简单,就是价格优势,这让韩系轮胎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配套市场,”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君表示,这也是韩系轮胎在质量风暴中如此“强硬”的主要原因。但低价来自高强度的成本控制,而这种机制最容易产生的两种负面结果,就是“质量危机和停工事件”。在韩系轮胎之前,日系整车厂已经验证过这一生存法则的非可持续性。
张君表示,日韩系汽车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确实有很多成功模式,但在中国的竞争态势下,这种模式显然失去了基本的平衡。而且对一个企业来说,人工成本的压缩除了会导致停工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而且最容易引发质量危机。绝对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韩系轮胎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张君表示,OE轮胎的价格战在业界并不是秘密。“大多数轮胎制造商都明白,按照整车厂要求的价格根本就造不出好质量的轮胎。但韩系轮胎正是以别的品牌无法承受的价格拿到这些订单的,而且还赚了钱,由此可见其成本压缩的程度了”。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一条同规格的锦湖轮胎要比米其林轮胎便宜至少200元,假设一家年销量在50万辆的车企使用锦湖轮胎,那在这一部件上一年就能节约出4亿元。“好的轮胎都在零售市场,整车厂给新车配套的轮胎都不是以质量作为最高选择标准的,除非是豪华车品牌。”张君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轮胎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地铺设集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网点,转向私人替换胎市场。
对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理事长、三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华曾表示,由于本土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内轮胎市场眼中依赖外资产品。国内中低端车型的销量猛增,自然给韩系轮胎创造了空前的市场机遇。
而据了解,在锦湖和韩泰的全球市场中,对整车配套市场份额的垄断和快速飙升也仅存在于中国市场。这种便宜的低端轮胎也只在中国“倾销”,在国外,韩系轮胎则“改头换面”,主推其高端产品。但正是过于压缩成本,追求低价下的高利润,使其两种负面结果“质量危机和罢工停产”在今年集中爆发。
据悉,锦湖轮胎落马后,众多欧美品牌也开始对整车配套市场投注以更多的注意力。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高端外资品牌都开始考虑增加中低端产品在中国的覆盖。而本土品牌如玲珑、三角也在积极的争取配套市场的份额。
张君表示,面对韩系轮胎因压缩成本而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反思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轮胎业,相关监察部门以及那些声称有自己的检测体系和质量控制系统,但其产品却仍属于召回范围内的整车企业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已由质检总局起草完毕并报国务院法制办,将轮胎、儿童安全坐椅等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纳入召回范围。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