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限
看到中国针对美国轮胎特保案上诉被驳回的消息时,代先生正在办公室里准备给客户打电话,对于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
代是青岛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出口部的经理,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被驳回虽然不利于产品出口到美国,但对于他们企业已经不再像两年前那么重要。
“2009年美国就对中国发起轮胎特保措施,影响早已存在,两年后是否驳回中国的上诉关注度已没有之前那么高。”代向记者回忆起2009年时的情形,轮胎企业和上游的橡胶生产企业都很着急,大家纷纷找到行业协会诉苦,要求协会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
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在日内瓦发布关于中美轮胎贸易纠纷案的裁决结果,判定美国对中国输美乘用轮胎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符合世贸规则。中国轮胎业认为,美国此举意在转嫁国内政治压力,而世贸组织的判决没有维护世界贸易的公平竞争。
我国商务部9月6日发表声明,对这一结果表示非常遗憾,称将敦促美方尽快终止特保措施,保证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过,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轮胎特保案已经实施了两年,仅剩下一年的时间,此次判决对行业的影响不会再像开始那么大。这两年来,我国企业也在积极规避出口风险,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兴市场。
此次贸易争端事关价值18亿美元的轿车与轻型卡车轮胎。此前,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于2009年4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的特保措施。该委员会裁定对进口的中国轮胎在三年内分别实施高达55%、45%和35%的特别关税;2009年9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税费基础上,3年中分别加征35%;中国政府在2009年9月14日正式就美国限制中国乘用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世界贸易组织在2010年12月13日判决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轮胎采取过渡性特保措施未违反该组织规则;2011年5月,中国通知WTO仲裁机构,对中美轮胎特保措施世贸组织争端案的专家组裁决提出上诉。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贸易组织驳回中国上诉对当前国内轮胎企业的生存状况影响不大,影响的是国内轮胎企业对轮胎出口的信心和以后的发展规划。
加速转型
经过两年的美国过渡期轮胎特保措施后,中国的轮胎生产企业虽然依然并未改变出口主导的态势,却已经不再过于依赖美国市场,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驳回中国上诉,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采取的过渡性特保措施将会持续,国内轮胎企业将不会过度寄望于国产轮胎的对美出口形势出现好转,未来国内轮胎企业或将集中精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其他市场。”李加楠说。
但依然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上诉美国轮胎特保案被驳回后,会引来其他国家跟风。巴西、阿根廷已表示要对中国轮胎出口实行反倾销措施。中国石化(600028)行业联合会的一位人士提醒本报记者,不排除出现中国的其他出口国跟风的可能,这将对我国轮胎的出口带来灾难。但中宇资讯橡胶行业研究员李文康却要相对乐观一些,他认为出现系统性的特保案可能性不大。
李加楠表示,内因对轮胎业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除了受轮胎特保案影响外,目前国内的轮胎生产企业经营状况整体不佳,还受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高、原材料价格高涨、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代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国外对国内出口轮胎的各项指标要求越来越严,对轮胎的子午化率要求提高不少,目前国内市场中技术含量相对高一些的子午轮胎出口就要相对乐观。
中宇资讯上交行业分析师李文康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年的美国轮胎特保案加速了橡胶行业洗牌的过程,让国内民营企业集中度不高、产业落后、缺乏行业品牌的痼疾凸显出来,对行业发展并非完全是坏事。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