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SR)的生产供应相对比较稳定,不受天气影响,其综合性能与天然橡胶(NR)虽有差异,但通过并用或选用特定的SR品种牌号,用在特定的部位(件)可获得较NR更为优越的制品性能,是当今橡胶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它与NR一起构成橡胶加工行业的最基本原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机械配件和日用橡胶制品等众多橡胶制品,SR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中轮胎制造业是SR的最大消费市场。
一、世界市场
据报导,2006年世界橡胶消费量2140万吨,较上年增长2.1%,其中天然橡胶消费量920万吨,增长1.5%;合成橡胶消费量1220万吨,增长2.5%;生产量天然橡胶为960万吨,合成橡胶为1250万吨。消费量与产量两者相比,2006年世界天然橡胶库存略有回升。
预计2007年世界橡胶需求量为2230万吨,增长4%,其中天然橡胶960万吨,同比增长4.4%;合成橡胶1260万吨,增长3.6%。
1、消费量地区分布
表1 世界主要国家橡胶消费量比较 (万吨)
中国 |
美国 |
欧盟 |
日本 |
印度 |
全世界 | |
2000 |
284 |
338 |
374 |
189 |
81 |
1871 |
2005 |
437 |
311 |
391 |
203 |
102 |
2049 |
增减量 |
153 |
-27 |
17 |
14 |
21 |
178 |
由于合成橡胶生产工艺复杂、原材料及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工业生产装置一般建在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及国家,装置能力大、产量高,在整个世界来看,合成橡胶生产量与需求量基本平衡,即供应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但地区之间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差别很大。北美和欧洲地区产能大于消费量,是世界合成橡胶主要出口地区,亚洲及其它地区产能低于消费量,是目前主要净进口区(图1),也是未来消费主要增长地区。橡胶消费量最大的领域在轮胎制造业。世界轮胎年产量在13亿条以上,目前中国国内轮胎制造能力增长快,轮胎工业是国外投资资本的乐土。
图1
2、长期需求量预测:世界橡胶长期需求量将从2006年2140万吨提升到2020年3180万吨,14年间共增加1000万吨,大约每年消费量增长3%,年消费增长量为80万吨左右,其中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各占一半。国际机构预测的结果还显示,2020年中国橡胶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4%。
3、中国是世界合成橡胶最具增长活力市场
按世界有关组织机构报导数据整理如下:
装置能力占10%:2007年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08万吨(含SBS,不包括胶乳),其中亚洲478万吨,占36.5%,中国129万吨(此值偏低),位居美国(311万吨)、日本(168万吨)、独联体俄罗斯(131万吨)之后位居第4;目前中国合成橡胶装置实际能力已位居第二,中国装置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10%以上。
产量占12%以上:2006年世界合成橡胶产量1251.5万吨,增长3.6%,其中北美250万吨(其中美国241.3万吨),增长2.9%;亚太地区为524.8万吨,增长5.2%,其中日本160.7万吨,下降1.2%;中国产量181.3万吨,增长11.1%。中国产量位居第二,中国产量占世界12%以上。
消费量占四分之一:2006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1236万吨,增长4.48%。其中欧洲278万吨,下降1.9%;北美203万吨,下降6.82%;亚太602.4万吨,增长13.1%,其中日本117万吨,增长1.1%,中国314.5万吨,增长21.9%。2006年当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增加52万吨,其中几乎增长量全部在中国(56.5万吨)。中国消费量占世界总量25.4%。
进口量占世界第一:世界合成橡胶贸易的进口量为733万吨(出口727万吨),其中亚洲进口265万吨,出口184万吨,净进口量81万吨,其中中国进口130万吨和出口8万吨,中国净进口量达122万吨,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北美进口94万吨和出口145万吨,净出口51万吨,其它地区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欧洲314万吨和293万吨,拉美48万吨和40万吨,俄罗斯6万吨和63万吨。中国合成橡胶进口量占世界进口贸易量的17.7%,出口量只占1.3%。
二、国内市场
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是橡胶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替代性,市场价格也呈现出一定的互动性,特别是合成橡胶中产量较大的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
1、关于合成橡胶的消费量统计数
消费量=产量+进口-出口+库存变化
产量数据,以国家统计公布或我会(CSRIA)行业数据(前后两数有差距,后者不含胶乳和特种胶),进出口量以中国海关统计。合成橡胶供应比较稳定,库存变动较少,一般情况下可略去库存因素的影响。
2、2006年中国合成橡胶消费量
世界相关组织曾报导中国合成橡胶消费量为285万吨及314万吨。
国内数据1 产量1+进口-出口=181+130-8=303万吨
国内数据2 产量2+进口-出口=146+130-8=268万吨
因统计基础不同,可能还会有其它不同的中国合成橡胶消费量数字出现。
如以七大基本胶种为基础,2006年中国合成橡胶消费量=产量+进口-出口=116+78.3-4=190万吨;预计2007年1~10月中国消费量=产量119.7+77.6-5=192万吨
据有关资料报导,中国轮胎工业2006年消费合成橡胶116万吨。约占全国七大基本胶种消费总量61 %。还有报导预测,2010年中国轮胎产量在3.6亿条,橡胶消耗总量在365万吨以上,其中合成橡胶157万吨。较2006年消费量约增加41万吨。
3、历年国内合成橡胶供应状况
我国国民经济维持持续较快发展,以轮胎为代表的橡胶加工业继续蓬勃发展,对合成橡胶需求量逐年增长。
中国合成橡胶1990年消费量只有37万吨。1990年进口量5.3万吨,仅占15%左右,1992年上升到30%左右, 1999年继续上升到46%。近10年中,进口量一直在国内合成橡胶供应市场中保持40%以上的份额。从供应(或需求)量来看,生产量和进口量基本同步持续增长, 1998年后,生产量增长高于进口量增长。
图2 中国大陆合成橡胶的供应状况
从生产量来看,SR产量从1990年的31万吨上升到2006年165万吨。因受国际影响,1997年国内产品积压,1998年国内合成橡胶产量出现负增长,其它年份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的持续增长。进口量也是逐年持续增长,除2005年进口量增长量少数年份增长在4万吨左右,大部分年份进口增长量5-10万吨。其中1999年、2002年和2006年进口年增加量上升到15万吨以上。
图3 中国大陆SR产量年增长率及进口年增加量
图4 我国合成橡胶历年供应增量
表2 国内合成橡胶消费量 (万吨)
2000年 |
2006年 |
年均增长率 | |
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 |
155 |
268 |
9.6% |
其中七大基本胶种 |
90 |
189.5 |
13.2% |
其中轮胎级胶种 |
77 |
152 |
12.0% |
其中非轮胎级胶种 |
13 |
28 |
13.6% |
主要胶种 |
|||
SBR |
40.2 |
81.7 |
12.5% |
BR |
33.3 |
57.6 |
9.6% |
(一)2000年至2006年主要胶种供应状况
我国丁二烯橡胶(BR)产量从200年31.3万吨上升到2006年44.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1%(表3);进口量从5.3万吨上升到15.3万吨,年均增长19.3%,国内产品的占有率从94%下降到76.7%;其中国内生产量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这三年基本停滞在39.6万吨左右。2007年1至10月进口量继续大增,全年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
我国丁苯橡胶(SBR)产量从2000年29.1万吨上升到2006年58.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2.2%;进口量从12.6万吨上升到2002年22.4万吨和2005年14.3万吨和2006年25.4万吨,年均增长12.4%,其中2002年到2005年进口量处于持续下降期,国内产品的占有率从72.3%下降到2002年63.3%后上升到2005年76.7%和2006年71.2%。其中国外丁苯橡胶进口量2003年、2004年和2005年持续下降,国内产量进一步增长,市场占有率上升。随着2007年6月南京金浦丁苯橡胶装置投产,2007年下半年进口量下降,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继续回升。
表3 国内丁二烯橡胶和丁苯橡胶供应状况 (万吨)
项目 |
丁二烯橡胶 |
丁苯橡胶 | ||||
2000 |
2006 |
年均增长率(%) |
2000 |
2006 |
年均增长率(%) | |
产量 |
31.3 |
44.6 |
6.1 |
29.1 |
58.1 |
12.2 |
进口量 |
5.3 |
15.3 |
19.3 |
12.6 |
25.4 |
12.4 |
消费量 |
33.3 |
58.2 |
9.6 |
40.2 |
81.7 |
12.5 |
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 |
94.1% |
76.7% |
72.3% |
71.2% |
||
对进口依存度 |
15.8% |
26.4% |
31.3% |
31.1% |
(二)2007年供应状况
2007年是国民经济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随着国内一些新建、扩建乙烯装置投入生产,计划建设的合成橡胶装置陆续建成投产。
2006年以来新建已投产装置有3套,包括2006年高桥10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建成投产;具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SEBS万吨级装置投产;2007年5月南京扬子金浦橡胶有限公司1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装置投产。全国目前合成橡胶装置能力达到169万吨。
a、全国合成橡胶生产状况
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成员企业统计,2007年10月份当月生产合成橡胶14.8万吨, 1~10月累计产量135.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2万吨,同比增12.6%。
与上年同期相比,丁苯橡胶增产21%, SBS增产4%,丁二烯橡胶增产7%,氯丁橡胶增产10%,预计全国全年合成橡胶产量超过1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协会成员企业1~10月共生产丁二烯100.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0.7万吨,预计全年丁二烯产量在136万吨以上。
b、进口量
有媒体报导 2007年,1~10月合成橡胶累计进口量116.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
预计全年进口量约140万吨,仍高于上一年。其中丁二烯橡胶全年进口量将超过20万吨,增长20%以上。
(三)国产合成橡胶市场新产品
2006年上海高桥桥石化溶液聚合丁苯橡胶装置投产,为国内橡胶加工行业供应了新胶种,如溶液聚合丁苯橡胶与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巴陵石化SEBS产品逐渐为国内市场吸纳,这两套新装置生产负荷逐渐上升,现已基本处于设计负荷生产状态。
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反式异戊橡胶工业试验装置已于2006年底投产,产品已供多家用户开展应用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市场前景良好。
丁苯橡胶环保型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预想的初步结果,新牌号不断增加。
三、2008年市场供应预测
原有2006年及2007年投产的三套新装置将进一步达到设计负荷生产,逐渐以设计能力产品量供应国内市场。
1、 装置投产高峰年
2008年开始,是我国“十一五”建设合成橡胶工业装置的第一个投产高峰年,预计能在年内建成投产的装置有:兰州10万吨/年丁苯橡胶、广东惠州普利司通5万吨/年丁苯橡胶和李长荣10万吨/年热塑性丁苯橡胶(SBS)、江苏南通台橡控股的2万吨/年SEBS和丁二烯橡胶5万吨/年,以上共计32万吨以上的合成橡胶新装置将先后建成投产。其中丁苯橡胶和SBS装置新增能力较大,可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消费的吸收能力,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进口替代,包括在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口客户中替代国产胶的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寻找出口渠道, 建立出口机制,将中国的合成橡胶产品推向世界。
其它在建的茂名SBS扩建、山西氯丁橡胶、吉林乙丙橡胶等新装置也将在2008年建成投产。2008年中国新增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约40万吨。
国内合成橡胶新装置投产进一步增大国内市场压力,却为下游用户多用合成橡胶提供机会。
2、丁二烯进口量继续回升
自国内上海赛科80万吨/年乙烯装置、惠州新建80万吨/年乙烯装置、茂名石化和兰州石化扩建的乙烯装置投产后,国内可供丁二烯资源大幅增长,进口量逐年减少,我国丁二烯净进口量从最高时(2004年)19万吨下降到2005年13.5万吨和2006年6.2万吨及2007年1-10月6.51万吨。
随着2007年6月南京金浦10万吨/年丁苯橡胶新装置投产,国内丁二烯消费市场出现了新的供求平衡关系,2007年下半年开始丁二烯进口量上升,市场价格回升。如国内上半年前6个月的丁二烯净进口量为 2.7万吨,后4个月(7月至10月)的丁二烯净进口量(3.8万吨)较前6个月高出许多,丁二烯需求的增长,拉动了国内和国际丁二烯市场价格的回升。
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的合成橡胶装置,原来项目初期设计配套的丁二烯资源已基本进入目前丁二烯消费市场,新装置投产时并没有另外增加太多丁二烯资源。预计2008年国内丁二烯进口量将继续回升,市场价格坚挺。
四、价格分析
2007年东北亚丁二烯与苯乙烯离岸价格显示,苯乙烯国际市场价格相对平稳,而丁二烯国际市场价格从上年末开始下降到2007年年中后再呈稳步上升。
国内丁二烯和苯乙烯市场价格变化显示,国内丁二烯市场价格从2004年7100元/吨,上升到2006年10月13000元/吨,最高位价格时段出现在2005年,达到13000元/吨以后稳定下落到11000元/吨后继续回升。
国内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与天然橡胶价格变化显示, 一般情况下,国内天然橡胶价格高于丁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等合成橡胶价格,特别是2006年天然橡胶价格高价位,使供应稳定、价位相对较低的合成橡胶供应优势显现,为合成橡胶继续扩大市场规模提供条件。
图5 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东北亚丁二烯和苯乙烯CFR价格
图6 国内丁二烯和苯乙烯市场价格
图7 国内橡胶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