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轮胎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轮胎生产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橡胶消耗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轮胎产量达3.3亿条,其中子午线轮胎2.3亿条,斜交胎1亿条,子午胎中全钢胎0.5亿条、半钢胎1.8亿条,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26%。轮胎出口超过1.4亿条,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50%。据统计2007年全国轮胎行业消耗橡胶345万吨,其中天然胶215万吨。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轮胎生产的上游企业如橡胶、助剂、碳黑、骨架等原材料行业以及橡胶机械制造业带来了繁荣。
一、2007年我国轮胎工业主要特点
1、产销持续增长。从轮胎分会统计的46家会员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情况来看,轮胎产值、轮胎产量以及轮胎销售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6.0%、21.0%和27.2%。其中子午胎产量比上年递增30.0%,子午化率达70%左右。倍受关注的全钢子午胎产量比上年增长28.0%,与近几年相比,增速略有下降,但部分企业仍增长强劲。
2、轮胎出口增长快。因轮胎出口退税下调从2007年7月1日起实行,引发6月份以后出口数额大增,全年轮胎出口交货量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子午胎出口交货量增长43.8%。子午胎出口量已占其产量的一半多。
3、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子午胎由于其高速、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越性能,成为世界轮胎主流产品。2007年各企业明显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轿车轮胎已实现子午化,载重轮胎子午化率约65%。无内胎轮胎具有节省材料、节省能耗、使用安全等优点,轿车轮胎已基本实现无内胎化,载重子午胎无内胎比例为30-35%。
4、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内资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和创新,取得了许多创新技术成果,载重子午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轿车胎已能生产高性能子午胎,含40、45等低断面系列和Z级(速度270km/h以上)轮胎,并出口到国外。但与21世纪轮胎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产品相比仍有差距,如节能、降耗、高技术附加值的全自动生产的高性能轮胎国内还在研发和试生产中。主要技经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46家会员企业2007年主要技经指标情况
轮胎 产量 (亿条) |
其中子午胎 产量 (亿条) |
轮胎出口 交货量 (亿套) |
其中子午胎 出口交货量 (亿套) |
轮胎销 售额 (亿元) |
实现利 税总额 (亿元) |
2.35 |
1.74 |
1.07 |
0.89 |
1133 |
64.9 |
比2006年增长,% | |||||
21.0 |
30.0 |
29.0 |
40.0 |
27.2 |
71.0 |
注:利税总额为43家企业数据
二、我国轮胎行业对橡胶的关注热点
橡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也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我国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用量不断增加。橡胶是轮胎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从2007年轮胎行业用胶情况来看,关注的热点有三个方面:
关注热点之一是橡胶新增资源。近年来,我国橡胶新增资源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国产天然胶60万吨,合成胶200万吨,全国进口橡胶310万吨,其中进口天然橡胶170万吨、合成橡胶140万吨左右。轮胎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天然胶种植面积,新的橡胶资源不断增长。
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我国有的轮胎企业正在积极向上游领域拓展,增强原材料控制意识,走出国门投资种值橡胶。山东西水集团投资4000万元,在老挝种植橡胶22万亩;库珀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投资3450万美元,在老挝参股种值橡胶园100万亩。全球主要国家种值面积及产量见表2。
表2 全球主要国家橡胶种植面积及产量
国 家 |
现有种值面积 (万公倾) |
2005年产量 (万吨) |
2006年产量 (万吨) |
中国 |
77.62 |
52.6 |
59 |
泰国 |
229 |
291 |
314 |
印尼 |
330 |
227 |
241 |
马来西亚 |
125 |
113 |
121.14 |
印度 |
/ |
77 |
85.7 |
越南 |
49 |
44 |
54 |
科特迪瓦 |
/ |
15.3 |
15.6 |
斯里兰卡 |
/ |
9.5 |
/ |
菲律宾 |
/ |
8 |
/ |
关注热点之二是橡胶市场价格。在供应过剩、国内外需求旺盛、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交替发生主导作用下,2007年全国橡胶市场行情先跌后升,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橡胶供求关系相对宽松,东南亚天然橡胶丰产,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平稳增长,橡胶价格稳中有升;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在90-100美元震荡,对合成橡胶原材料采购支出产生影响。总体上看,在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形势下,成本支撑价格高位运行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橡胶市场的主要行情。轮胎企业希望橡胶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不要大起大落。
关注热点之三是橡胶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轮胎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子午线轮胎原材料国产化取得明显进步,如助剂基本上实现自给有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状况,但橡胶供应尚有缺口。根据轮胎的性能要求,使用不同品种、牌号的橡胶,严格按橡胶质量控制规范,正确选择和使用橡胶。轮胎企业希望供胶单位的橡胶质量水平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从而确保轮胎质量。
三、我国轮胎工业发展及橡胶需求
近年来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原油价格、行业节能减排、保护社会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今后的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轮胎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面临着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双重影响。
1、 有利因素。一是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汽车产量见表3。
表3 我国汽车产量 (万辆)
2006 |
比上年增长 |
2007 |
比上年增长 |
740 |
27% |
890 |
20.3% |
二是公路建设发展快。2002年—2006年全国总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5736亿元。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4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1.18万公里。
三是公路运输量不断增大。从近几年货运量看,公路货运占总货运量75%,从货运周期看,占总周转量的13%以上,预计到2010年货运周转量将增长30%—40%;公路客运量占全国的90%以上,旅客周转量占全国55%以上,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客运量将增长65—70%。
2、不利因素。一是橡胶价格高位震荡,天然胶进口关税高达20%,合成胶价格受石油价格波动而波动,轮胎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二是轮胎出口屡遭国外反倾销,出口退税税率由13%降到5%,轮胎行业销售平均利润率只有2-3%,有的企业出现亏损。
3、轮胎工业发展趋势。我国轮胎工业2008年及今后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大于弊,增长水平将继续保持在15%左右。2008—2010年我国轮胎产量预测见表4。
表4 我国轮胎产量预测 (亿条)
2008 |
2009 |
2010 | |
轮胎总产量 |
3.8 |
4.3 |
4.78 |
其中①子午胎 |
2.88 |
3.39 |
3.88 |
②斜交胎 |
0.92 |
0.91 |
0.90 |
4、我国轮胎工业对橡胶需求。据专家推算,2007年全球天然胶产量大约973.6万吨,比上年增长0.6%,2007年全球天然胶的消耗量大约在9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7%,供需盈余35.2万吨。2006年—2010年我国轮胎行业橡胶消耗量及需求量预测见表5。
表5 2006—2010年我国轮胎行业橡胶消耗量及需求量预测 (万吨)
年份 |
天然胶 |
合成胶 |
合计 |
2006 |
202 |
117 |
319 |
2007 |
215 |
130 |
345 |
2008 |
228 |
145 |
373 |
2009 |
243 |
155 |
398 |
2010 |
255 |
160 |
415 |
综上所述,我国天然橡胶依赖进口局面日趋突出,是长期影响轮胎工业发展的瓶颈。橡胶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直接影响轮胎企业经济效益和扩大再生产。因此,我们建议认真贯彻(国办发[2007]10号)文《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的战略地位,落实发展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扩大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橡胶资源;天然橡胶生产单位要调整胶种加工结构和提高天然胶品种质量,进一步满足轮胎企业用胶需求;进口天然胶的比例和绝对数量都增加了,但天然胶进口关税却一直高达20%的税率,这也是轮胎企业多年来强烈要求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