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齐鲁橡胶厂:高产量是“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2/01/19    作者: 无    来源: 中国石化报 订阅

2011年12月26日,齐鲁石化橡胶厂丁苯二车间,班长李永厚把一朵用绸子编成的红花系在一块白色橡胶上。随着这块橡胶的下线,齐鲁石化2011年合成橡胶产量达40万吨。“我们成为国内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产量占中国石化的30%,占国内总产量的16%。”橡胶厂厂长黄家栋说。
  年设计产能只有27万吨的橡胶厂,通过消除生产“瓶颈”,提高装置运行效率,2010年产量达34.6万吨。2011年初,齐鲁石化给橡胶厂下达38.5万吨的产量奋斗指标,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跳一跳也很难够着的桃子”。黄家栋却悄悄把年生产目标定在40万吨:“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装置已经呈现高效运行的良好态势。管理标准再高一些,产量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设备管到前面
  “能不能超产高产,装置的高负荷长周期运行是关键。2011年设备运转太给力了,全年没出现一次非计划停工,运行效率提高30%以上。”该厂机械动力部部长张存远说。
  橡胶厂建立装置运行定期评估制度,分专业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巡检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准备,避免出现故障后再抢修,掌握生产组织的主动权。”张存远说。截至目前,全厂及时发现处理设备隐患600多处,每月处理设备故障次数下降70%,运行周期明显延长。
  该厂还加大设备的升级改造力度,先后实施50个技术改造项目,随时消除影响生产的不利因素。他们把顺丁橡胶装置聚合系统两条大线改成4条小线,使进料量从每小时8吨提高到10吨。实施增加生产线联通副线等改造,使二丁苯装置日产量从过去的300吨提高到390吨。
  “40万吨高产量是管出来的,人人都为增产出力,这是安全高效运行的保障。”黄家栋说。
  操作管成习惯
  “怎么节能怎么来,怎么增产怎么干,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操作习惯。”李永厚说。最近,他们班因为“两吨的差距”没拿到车间月产量冠军。“奖金事小,但现在班组之间都较着劲呢,干就要干到最好”。
  橡胶厂在15个车间开展劳动竞赛,大力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让大伙儿知道“怎么干、跟谁学”,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以前的操作只要符合指标要求就可以,现在不用领导提醒,大家都力争做到最好。这样不光产量高还节能。”职工唐行江说。
  成型车间把减少落地胶量作为竞赛项目,车间职工先后提出提高干燥箱进料端接水盘水位、在压块机和干燥箱末端增加料斗等建议。仅后一项措施,每月就回收落地胶近10吨。碳四车间将丁二烯收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让各班组根据生产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减少丁二烯损失。全年下来,丁二烯收率比上年增长2%。
  据统计,2011年橡胶厂节能超过1.3万吨标油,加工损失率比上年降低0.41%,减少物料损失2200吨,4项主要考核指标均处于系统先进行列。
  职工管到心里
  橡胶厂职工收入统计表显示,2011年收入最高的前100名员工中,有34名来自生产一线,好多领导干部名列其后。“只要能为厂里的增产增效作贡献,不管你是管理、技术还是操作层面,都能获得应有的奖励。不能让多干活的人吃亏!”黄家栋说。
  该厂给3套橡胶装置的月产量设立确保、力争、奋斗3档目标,实现每一档目标,当月兑现相应奖励。这样公开透明的管理考核,让干部职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干劲倍增,先后提出生产合理化建议1500多条。电气职工申永恒提出改装后处理热合机刀架的建议,每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机修职工张荣坤提出更换皮带轮提高橡胶产量的建议,实施后每天增产顺丁橡胶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