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讯 2012年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投资减少,外贸受阻,内需乏力,将给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3月20-21日,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橡胶年会”上,中橡协会长范仁德做了“新形势下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战略”的报告。范仁德表示,2012年,我国橡胶工业面临七大挑战,必须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
范仁德表示,2012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国内经济转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可选择的道路有两条:一是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培育有活力的国内消费市场;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型的产业结构。这两条途径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因为培育一个内需导向型的消费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尚需时日。因此,我国橡胶工业发展也必将面临很多挑战。
目前我国橡胶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轮胎等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内外资都看好中国市场,加速了在我国轮胎等产品生产能力的剧烈扩张,仅2010年左右就新增轮胎产能1亿多条,其中一部分同质化产能增长。同时国内产业集中度偏低,在目前出口下降、国内市场乏力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市场竞争,不利于品牌建设和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2)多因素成本上涨的挑战
目前影响我国橡胶工业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橡胶价格大幅波动,环保和节能减排投入、劳动力费用和物流成本高等。这些因素致使企业效益大幅度降低。
(3)技术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很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左右。而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科技贡献率较低,约41%,而我国橡胶工业增长科技贡献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少,对开发绿色轮胎至关重要的轮胎试验场迟迟未能建成,严重影响了橡胶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
轮胎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发展和竞争的推动力。日前,根据《欧洲橡胶杂志》报道,全球各大公司的科研经费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6%;2010年世界主要轮胎生产公司科研经费的支出约为49.7亿美元。其中,大陆、普利司通、米其林、住友、倍耐力和韩泰的研发费用占各公司销售额的3%以上,大陆研发费用最大,达到5.6%,米其林和普利司通为3%。大陆、普利司通、米其林、住友、倍耐力、韩泰和横滨公司研发经费的支出分别为19.211亿美元、9.689亿美元、7.219亿美元、2.129亿美元、1.983亿美元、1.752亿美元和1.471亿美元。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我国橡胶工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4)品牌影响力薄弱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GDP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孵化推广直至初步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但是,纵观整个发展全局,中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全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却难以寻找到“中国品牌”的影子。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绝不是一个品牌强国。
我国轮胎等橡胶产品出口约占产量的40%,除一部分骨干企业以自己品牌出口外,相当部分企业是贴牌出口,而且价格较低。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国内产品价格要低得多。在国内外我国橡胶产品都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
(5)轮胎标签法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酝酿或已经实施轮胎标签法规。给轮胎贴上类似冰箱能效标识的标签,通过对燃油消耗、湿滑路面抓地力等指标分级促使轮胎性能提高,进而实现节能环保,这一举措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应用。从今年11月1日起,欧盟和韩国将实施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届时绿色轮胎的全球市场份额将增加15%以上。
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定,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级,目标是到2020年欧洲能源消耗减少20%。欧盟根据燃油消耗和湿滑路面抓地力,将轮胎分为A~G七个等级,A代表性能最高,G代表性能最差。另外,欧盟还对轮胎的噪音排放进行了分级。产品出口到欧盟的轮胎和汽车制造商必须要遵守欧盟的新轮胎标签法规。
受欧盟此举带动,不少国家推出了自己的标签法规。譬如,韩国28%轮胎产量销往欧盟地区,因此该国推出了自愿性的轮胎标签制度,该制度从2012年11月起将成为强制性规定。在该标签中,轮胎按滚动阻力和湿滑路面抓地力分为1~5的五个等级。
此外,日本从2010年起实行自愿轮胎标签制度,主要标示轮胎的滚动阻力和湿滑路面抓地力等级。美国早在6年前就通过了包含轮胎标签规定的法规,目前行业团体和监管机构正对该法规进行最后修改,极有可能根据轮胎的燃油效率、牵引性能和胎面磨耗对轮胎进行分级。巴西目前也正酝酿制定类似的轮胎标签法规。
(6)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出于政治考虑,美国对华贸易态度趋于强硬,并付诸实际行动。而且美国对华贸易已经走上了强硬的道路,估计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0日发布的一条消息称,2009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不久后将提交审议,可能会延期。另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月24日晚发表的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中5次提到中国,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其中值得轮胎行业关注的是,为了证明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案的效果,奥巴马还专门提到了轮胎特保案。另外,美国还成立了新的贸易执法部门,预计今后的贸易摩擦态势将会升级,有可能再次染指中国轮胎。
此外,商务部2月2日在其网站发布预警信息,1月31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和美参议员布朗等国会议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对汽车产业的补贴损害了美国产业,呼吁美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并对引擎、汽车电子设备、轮胎等相关产品发起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商务部请相关商协会及企业密切关注,做好有关应对准备工作。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国的销售额是128亿美元,其中轮胎零部件的销售额为24亿美元,超过了汽车电子和引擎。
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关税法修订法案,授权美政府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对中国产品“双反”有了法律依据。而且,该法案的生效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从而使美商务部已针对中国产品做出的24个反补贴裁决合法化。这将给我国轮胎出口带来极大的隐患。据有关方面传出的消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极有可能发起对中国轮胎的“双反”。
另外,欧盟愈加严格的贸易壁垒,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跟风,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轮胎等产品的出口压力,我国橡胶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
(7)汽车轮胎市场逐步规范的挑战
2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汽车产品出厂时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生产者负责召回;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生产者负责召回。意见稿的出台填补了国内汽车召回的空白,把召回管理条例由部门规章升格为法律法规,同时也将轮胎纳入召回条例。该条例的执行对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将使轮胎市场更加规范,轮胎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