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海南农垦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农垦集团副总经理、海南橡胶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大卫提出,今年,海南橡胶将调整收购策略,所有收购点管理工作按区域移交基地分公司统一管理,收购部发挥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协助基地分公司完成收购工作。
据介绍,今年收购战略做出的系列调整,是经过了方方面面的论证后作出的。此举可优化收胶站点布局、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力。
据了解,2010年,海南橡胶集团工作重心转向橡胶收购经营与生产监管并重,金橡公司作为民营胶收购主体,全面负责海南橡胶民营胶收购工作。
虽然2年内,橡胶收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有较明显的成效,集团的控制力也开始增强。但与此同时,橡胶产业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民营胶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抢占橡胶资源势头强劲。截至2010年,在岛内已发展至87家,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此,海南橡胶在橡胶收购方面,亟需尽快转变思路,切实提高橡胶资源控制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以建立胶农服务体系为例,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地方胶农无论从胶园管理、割胶技术方面,都落后于海南橡胶,导致管理成本高,产量低。而在本土胶园管理方面,海南橡胶基地分公司却有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根据每个胶农实际,对症下药,弥补其“短板”,不仅能提高胶农收入,且有利于与胶农搭建长期合作关系,使橡胶收购产量双双得到提升,实现“双赢”;更能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寻求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共赢”。无疑,基地分公司有足够的人力、资金优势进行相关摸底调查和开展具体实施行为。
而在管理机制层面,管理权下放,也进一步突出了海南橡胶集团公司“生产、加工、收工、营销”的分工作用,授予了基地分公司更大的权利和自由度,让海南橡胶集团、收购部的职能和分工更加明晰,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同时也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策略调整的同时,也将带来系列机制变化。据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并将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
近年来,在橡胶收购工作方面的多次创新、改进,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对此,海南橡胶有关负责人回应,省委省政府对海南橡胶提出了在“十二五”末将海南橡胶打造成亚洲最大天然橡胶企业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海南橡胶需在资源控制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快“从资源拥有型向资源控制型企业转变”的速度,而此次收购策略调整,正是海南橡胶向目标迈出的又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