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讯 今年一季度,我国轮胎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与预期情况大体相同。但轮胎需求依然不够旺盛,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不够稳固,不确定因素仍较多。
一、生产经营平稳
从轮胎分会统计44家(企业)1~3月数据看,轮胎产值502.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0.5%,其中内资企业31家,增长4.3%;外资企业13家,下降8.7%。
完成轮胎总产量8121.4万条,增长5.3%,其中内资企业增长11.6%,外资企业下降3.1%。轮胎总产量中的子午线轮胎产量7209.1万条,增长6.8%,内资企业增长15.3%,外资企业下降4.0%。
实现轮胎销售收入484.1亿元,下降3.0%,其中子午线轮胎销售收入下降1.2%。其中内资企业下降0.6%,外资企业下降8.4%。轮胎出口交货值160.8亿元,下降0.9%,其中内资企业增长2.4%,外资企业下降8.0%。
轮胎产成品库存货值164.9亿元,上升2.4%,其中内资企业上升6.7%,外资企业下降8.7%。
二、经济效益增幅明显回落
从42家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看,一季度实现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35.3%,回落18.8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增长27.8%,回落0.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增长47.7%,回落64.3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33.9亿元,同比增长27.9%,回落27.7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增长22.7%,回落29.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增长38.7%,回落26.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0%。
三、影响生产经营因素
1.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影响轮胎出口。一是美国制造业增长减缓,3月份该国制造指数为51.3,较2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是2012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二是欧元区经济加速下滑,欧元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6.8,较2月份下降1.1个百分点,创三个月新低。三是今年全球经济开局未尽人意。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5%,调整为3.3%,下降0.2个百分点。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趋缓,我国出口轮胎产品结构欠合理,品牌知名度不高,整体竞争力较弱,直接影响轮胎出口,44家企业1~3月轮胎出口交货值下降0.9%。
2.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回落0.1个百分点;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回落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5万亿元,增幅12.4%,回落1.9个百分点。
汽车工业1~3月产销量分别完成539.7万辆和54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2%,但增速比前两个月有所回落。其中商用汽车1~3月产量同比增长0.1%,销售下降1.7%。
3.轮胎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适应市场能力弱。从目前轮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轮胎产品结构性过剩仍在加剧。一些普通型子午线轮胎销路不好,导致销售收入下降。二是轮胎产品结构老化、档次不高,有些企业轮胎产品一直在同质化、低端化徘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
四、后市经济运行趋势
据专家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稳中趋快。从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看,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9.3%,高于3月份8.9%的增长率。
轮胎分会秘书处对10家重点轮胎企业4月份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轮胎产量环比增长1.2%,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提高0.8个百分点,轮胎出口提高7.5个百分点,出口形势有明显好转。据此分析,二季度轮胎行业经济增速较上季度将有适度提升。
轮胎市场需求将有所改善。首先是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产业将有恢复性提升,货物运输量也将适度增速。其次是汽车产销形势将好于一季度,进而带动轮胎市场需求改善。4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9.9万辆和144.1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0%。商用车4月产销分别完成40.1万辆和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和15%。
轮胎行业和企业抓紧推进绿色轮胎产业化。轮胎企业主动积极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期,实现轮胎产品高端化、市场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推动轮胎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据了解,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等轮胎企业,湖北福星科技有限公司等钢帘线企业,已着手筹划引入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