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轮胎产业依赖粗放经营实现规模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现在行业已经由过去的‘土中挖金’时代,进入了过剩经济的‘沙里淘金’时代。”
在201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三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华如是说。
作为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丁玉华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和轮胎产业在过剩经济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的判断是:“沙里淘金”时代的产业特征,是稳中有增又有变,在这种格局下,企业需要实施更加有效的创新驱动战略,同时,必须随时代变化和国家战略发展走转型升级之路。
“实际上,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每家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丁玉华说.
谁才是创新主角:企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科技创新”在国内嚷嚷了许多年,产业“转型升级”也早已被国家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产业却并未因此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以轮胎产业为例,一方面, 大家都知道低端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困扰着这个行业,而另一方面,各地仍不断有新项目陆续上马,有的产品甚至出现产业集中度下降的趋势。
这引起了一些行业人士对中国轮胎业前景的担忧。丁玉华清醒地意识到,仅靠几声呼吁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要想改变行业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既要靠国家政策法规约束,也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在他眼中,企业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
“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诞生的。这个联盟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定由三角集团作为全国创新联盟的 主体。联盟成立以来,加强了国内轮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行业内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对推动 行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6月,山东省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轮胎橡胶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落户三角集团。这个实验室是山东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成为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
在该实验室建设期间,三角集团确立了轮胎新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和实验基础研究、绿色节能炼胶与硫化新工艺、安全环保舒适型轮胎技术、巨型工程子午胎技术等研究方向,目标是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速高端产品的产业化进度,对轮胎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显然,创新驱动战略下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其中,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角。
产业发展未来在哪里:创新
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果面临着产品旺销、利润高企的形势,企业是否还有动力加大投入去搞科技创新?
中国的轮胎企业们正面临着这样艰难的选择。2013年,由于原材料橡胶价格严重走低,这个行业的许多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大增。面对这样的“意外”,曾一度因为欧盟实施“标签法”而甚为悲观的轮胎业,又有人开始乐观起来。
事实真有那么乐观吗?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轮胎出口量同比增长9.4%,出口交货值却反降2%,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据分析,这表明中国轮胎出口越来越依靠价格竞争,出口轮胎的价格甚至比国内还低。
在丁玉华看来,这恰恰显示出国内轮胎产业科技创新的迫切性。“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承担起创新驱动的责任。尤其是对于轮胎这样的传统制造 业来说,目前最迫切的是要迅速提升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源含量,打破产品同质化的障碍,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三角集团早就在做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功课,而且已经取得了不斐成绩。多年来,该公司一直秉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原则,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全面形成了有竞争优势和完整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0年1月,三角集团技术开发中心晋升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个中心聚集了由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韩国、菲律宾等多国专家组成的专家团,并培养和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在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方面,获得了较大突破。
2011年11月,国内轮胎行业最具含金量的科技创新平台——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三角。该实验室现已成为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2011年8月,三角集团在美国阿克隆市设立了国内轮胎行业首个海外科学研发机构(A3T),并与阿克隆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面向全球市场进行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为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历经38年的创新与发展,三角集团从原来只能生产小拖拉机轮胎和农用马车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供产销研一体化轮胎企业,并逐渐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深海”领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轮胎产业创新发展之路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