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橡胶树小筒育苗基地,放眼望去,翠绿、健康的橡胶小苗在白色的小筒里茁壮成长。
小筒育苗技术,以自主设计的圆锥形小筒作为育苗容器,结合基质栽培和水肥滴灌技术,较好解决了传统袋装橡胶苗育苗时间过长,种植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很高的难题。
这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应对天然橡胶产业劳动力紧缺的其中一项技术。众所周知,天然橡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割胶生产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的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工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70%。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橡胶产区劳动力紧缺,劳动力费用大幅上涨,致使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大幅增高。与此同时,天然橡胶价格下跌,导致生产企业和胶农收入大幅下降,割胶收入远低于人工成本,开割越多亏欠越大,一些企业和胶农不得已停止割胶,对天然橡胶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种植出更高产的橡胶树,解决橡胶生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牵头组建了涵盖种质资源、育种、栽培、植保、加工、产业经济全链条的天然橡胶学科创新体系,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介绍,在育苗上,热科院研发出了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等繁育技术,该技术将有望解决目前橡胶树种植材料——芽接苗中存在的砧木不良影响,并使种植材料由老态向幼态转变,使生长快10%以上、产量增加15%以上,且胶园林相整齐,是产业第四次技术升级的关键技术。
在橡胶木加工处理方面,热科院研发出了环保型、高品质的橡胶木处理技术,开发了炭化橡胶木和低分子量树脂改性橡胶木中试产品。这些技术对解决目前橡胶木材处理环境染污、提高橡胶木材质量、增加橡胶木材生产效益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在胶园间作技术上热科院也取得新突破,开发出了全周期间作模式,在基本保持不减少天然橡胶单位面积产量的情况下,可长期提供50%~%-60%的胶园土地空间开展多种间作生产活动,对提高单位胶园产出率、增加劳动岗位、增加胶农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王庆煌说,从50年代我国种植橡胶开始,天然橡胶产业历经3次技术升级,使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第一次技术升级是橡胶树北移栽培技术,使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由零散种植升级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2013年我国植胶面积近1700多万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产天然橡胶86.5万吨,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二次技术升级是国外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进试验与良种选育应用技术,使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提前30年实现良种化,提高单产约4.5倍,有力地促成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跨跃式发展。第三次技术升级是改进割制技术,使我国天然橡胶割胶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三天一刀、四天一刀等新割制,大幅提高了割胶劳动生产效率。目前,天然橡胶产业已面临劳动力紧缺等发展瓶颈,进行第四次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热科院的这些新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第四次技术升级提供了基础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