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橡胶机械行业在薄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橡机生产大国和制造中心。在《欧洲橡胶杂志》(ERJ)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橡胶机械30强中,中国企业占15席,在前10强中占4席;橡胶机械销售收入占全球份额30%以上,连续9年位居榜首,显示了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向世界橡胶机械强国挺进。
四个时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经历了生产恢复、过渡、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快速发展4个发展阶段。
生产恢复期主要指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几乎没有橡机制造业,为了恢复和扩大生产,这一时期国家只能以有限的资金有选择地从原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等国家进口少量密炼机、开炼机、斜交胎成型机、鼓式硫化机、个体硫化机及丁苯胶热塑炼罐等设备。加上当时前苏联提供的技术援助,特别是在1955年提供给当时轻工业部设计公司沈阳分公司的PC-2密炼机、Ф610×1730三、四辊压延机成套技术资料及斜交胎成型机的成型棒技术,使大连橡塑机厂开始制造大型橡胶机械,为恢复和提高橡胶工业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过渡时期指我国文革前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仅有少数企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了纤维帘布四辊压延生产线,80S型、TBM95型和TBM59J型轮胎成型机,B型和A型轮胎硫化机等。依靠这些引进设备,我国压延生产线和轮胎硫化机等设备提升到了国际水平,特别是轮胎硫化机,通过轮胎行业实施“以机代罐”,解决了我国轮胎硫化机的研发难题,使我国成为国内外各种轮胎硫化机的主要供应商。
消化吸收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较大规模引进橡胶机械并进行国产化。“八五”期间,我国实施“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一条龙”项目,使子午胎装备基本满足了我国子午胎生产需求。
快速发展期主要指21世纪至目前的阶段。“十五”期间实施的“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套设备及工程子午胎关键设备”国产化项目,研发了34种橡胶机械产品。该项目2006年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具备提供半钢子午胎、全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设备的能力。在这一时期,我国橡胶机械随着轮胎工业子午化而快速发展,初步具备了子午胎项目交钥匙工程的能力,生产能力和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门类齐全具备全套设备生产能力
30多年的发展,我国橡胶机械生产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数十家,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家。按橡胶机械销售收入可分为3个档次:第一档次企业16家,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其中超过5亿元的5家;第二档次企业约20家,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2亿元;第三档次企业约250家,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
我国橡胶机械企业大多具备多种产品生产能力。生产平板硫化机厂家最多,其次是开炼机和挤出机生产企业。我国橡胶机械生产商分布广泛,几乎遍布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同时群聚效应非常明显,总体可分为9个区域,分别是桂林地区、大连地区、以无锡和常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呼和浩特地区、京津地区、上海地区、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地区、广州地区等。
我国橡胶机械形成门类齐全的橡胶机械体系,完全满足我国橡胶工业发展需求。橡胶机械销售收入由30年前的不足千万元到目前的130多亿元。益阳橡塑机械公司及大连橡塑公司研制的大规格密炼机、桂林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四复合挤出生产线、软控股份公司及北京贝戴科技公司研制的动平衡试验机、天津赛象科技股份公司研制的大角度裁断机、桂林橡胶机械厂研制的5000硫化机等大批产品都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液压硫化机、全钢载重子午胎成型机等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我国已具备全套子午胎设备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橡胶机械行业共有30多个产品列入国家级重大新产品计划,5项产品列入国家级科技兴贸项目,10多项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行业内共获专利授权1000余项,桂林橡胶机械厂、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列入全国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软控股份公司被批准成立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4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技术中心称号,有2家企业曾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家企业曾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图1 我国橡胶机械年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性价比优良支撑橡胶工业发展
橡胶机械作为轮胎生产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支撑我国橡胶工业发展的脊梁。
我国橡胶机械水平及产能的大幅提高促使国外橡胶机械制造商大幅降低在华售价,大大降低了我国轮胎企业的建设成本,为加快了我国子午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我国过去建设年产30万条全钢子午胎设备投资从6亿元,降到2亿元左右;100万条半钢胎生产线从2.5亿~3亿元到1.0亿~1.2亿元。初步估算,国产橡胶机械的发展平均每年为轮胎企业节省设备投资在90亿元以上,使我国轮胎工业的子午化进程提前了5~10年。
我国橡胶机械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轮胎的质量提供了保证,现在国产橡胶机械已适合制造H级、V级高等级子午胎。轮胎厂选用性价比较高的国产橡机无形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我国轮胎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国橡胶机械的发展也成为吸引世界著名轮胎制造商来我国建厂的原因之一,加速世界轮胎中心向中国的转移,并使中国最终成为世界轮胎制造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橡胶机械通过消化吸收,及与世界著名轮胎公司的商贸往来,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其中硫化机、成型机、炼胶机等已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轮胎公司的设备采购招标中,硫化机、密炼机等产品基本都是国产设备中标。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橡胶机械创新主要集中在提升裁断机等生产线单台设备的稳定性,并开发全套工程子午胎尤其是工程巨胎设备。现在,我国已打破国外技术及装备封锁,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制造巨型工程子午胎能力国家之一。
走出去加大中国橡胶市场发言权
30年前我国橡胶机械尤其是子午胎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产品出口几乎为零。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及创新,我国橡胶机械基本实现国产化,取代进口,并实现与国际接轨,拓展了我国橡胶机械的发展空间。
我国橡胶机械优良的性价比改变了世界橡胶机械的传统格局和定价体系。正如《欧洲橡胶杂志》在调查报告中所说,“中国较大规模挤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使橡胶机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知名橡胶机械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高价位高品质’的营销策略。中国已成为世界橡胶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橡胶机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目前,世界轮胎前 10强企业全部使用过我国的橡胶机械,米其林等轮胎公司主动与我国橡胶机械厂家结成战略采购伙伴。我国橡胶机械出口每年都大幅增长,2014年出口交货值2.65亿美元,是30年前的上百倍。
图2 21世纪以来我国橡胶机械年出口创汇增长情况
我国橡胶机械企业正在加大“走出去”步伐,成为全球化、世界级橡机制造商。成功的案例有,软控股份先后收购成型鼓研发制造供应商WYKO Tire Technology及轮胎检测设备品牌TMSI,大连橡塑先后收购加拿大麦克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及捷克BUZULUK公司。
同时,世界橡胶机械的市场随着中国的崛起而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橡胶机械的制造中心。据统计,目前世界橡机前30强中的德国HF公司、日本神户制钢、日本三菱、荷兰VMI、中国台湾精元和东毓油压等都在中国大陆开设合资或独资企业。其他国外企业在我国成立的橡机企业也有1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