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讯 8月23~9月2日,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为团长的欧洲考察团一行14人,对德国、法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考察团先后访问了德国朗盛集团(LANXESS Group)、德国海福乐集团(HF Mixing Group)、德国盛禧奥公司(TRINSEO)、德国宝马集团慕尼黑汽车工厂、法国哈钦森公司研发中心(HUTCHINSON),并参观了欧洲自行车展(EUROBIKE)。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欧洲橡胶原材料工业,尤其是满足绿色轮胎生产的橡胶原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非轮胎橡胶制品、橡胶机械设备的研发现状和发展前景;学习欧洲橡胶轮胎相关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海外自行车及其配套两轮车胎和零部件市场的最新动向;加强中国与欧洲橡胶工业的合作和交流。
一、参观德国朗盛集团
朗盛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品供应商,总部位于科隆。2004年,拜耳集团进行战略重整分拆,将其化学品业务和部分聚合物业务进行了剥离,朗盛随之诞生。按销售额计算,朗盛是德国第四大化学品集团,产品主要集中在特殊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学品、橡胶和塑料等领域。
在朗盛多尔马根钕系顺丁橡胶工厂,多尔马根市市长Erik Lierenfeld先生,朗盛多尔马根工厂生产负责人Gerhard Panke先生、公共事务和教育计划副主席Silke Jansen女士接待了中橡协代表团。
Gerhard Panke先生介绍了朗盛的整体情况。朗盛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2个生产基地,现有员工1.6万名,2014年销售额为80亿欧元。2015年1月1日,朗盛将其丁基橡胶和高性能顺丁橡胶两大业务部整合为轮胎和特种橡胶业务部(TSR)。该业务部的生产基地遍及世界,拥有丰富的产品,如卤化丁基橡胶、溶聚丁苯橡胶、钕系顺丁橡胶,以及乳聚丁苯橡胶等。
这些产品及其组合广泛应用于绿色轮胎、医用橡胶产品、汽车隔音动力部件和车身托架、汽车用橡胶密封件、传送带、胶粘剂、密封剂、罐槽衬里、电气应用中的电容器橡胶盖、运动球球胆、鞋底和高尔夫球等领域。
朗盛在全球有五大研发中心,提供应用和产品支持,分别是位于德国多尔马根的高性能橡胶研发中心、勒沃库森的混炼胶和测试中心、中国青岛的研发和测试中心、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丁基胶研发中心,以及巴西卡希亚斯公爵城的乳聚丁苯橡胶研发中心。
朗盛始终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不论在工作场合,还是在非工作期间,细致到要求上下楼必须要把住楼梯扶手等。在参观多尔马根钕系顺丁胶工厂时,发现其一线研发人员均穿戴防火材料制成的工作服及铁头鞋,考察团也被要求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并配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
(图1:中橡协会长邓雅俐向朗盛集团多尔马根工厂Gerhard Panke先生赠送礼物)
二、参观德国海福乐集团
德国海福乐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橡胶机械设备供应商,有着150年的历史。
该公司商务总监Harald Kkeuter先生、项目工程师Florian Kappenstein先生和销售助理邹杰女士接待了考察团。Harald先生介绍,德国海福乐集团包括海福乐公司(Harburg Freudenberger)、意大利法雷尔(Farrel)和Pomini公司。该集团与HF轮胎技术集团(产品包括成型机、硫化机等)和HF压榨液体技术集团(产品包括压榨机等)均隶属于Possehl集团。
考察团参观了德国海福乐集团位于德国弗罗伊登贝格的海福乐机械设备公司,其产品包括自动化控制的上辅机系统、啮合型和串联式密炼机、单/双螺杆挤出机和开炼机等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该工厂还可模拟橡胶制品的完整生产过程。
与国内一些大型橡胶机械设备企业相比,海福乐的铸造、精加工、装配等车间自动化程度略微领先,但整体加工精度水平要好于国内。海福乐研发中心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进行小容积试验型密炼机(串联式)、上辅机等机械设备的的研发工作。海福乐相关负责人解答了考察团关心的串联式密炼机等问题,并记录了橡胶制品企业密炼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2:参观HF研发中心的上辅机系统)
三、参观德国盛禧奥公司
德国盛禧奥公司原名斯泰隆,2015年2月正式更名。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博温,2010年从陶氏化学剥离出来,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约有2100名员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材料生产制造商,主要生产塑料、乳胶和合成橡胶等产品。
考察团参观了该公司位于德国施科保的合成橡胶厂。其全球商务总监Frans Hordies先生、高级研发经理Joachim Kiesekamp先生和亚太区销售经理郑孝模先生接待了考察团。据Frans先生介绍,盛禧奥下设基本塑料和性能材料两大事业单位,其中性能材料又分为乳胶、合成橡胶和性能塑料等业务部。2014年公司销售额为51亿美元。
1937年,该公司开始在德国施科保工厂生产合成橡胶,现有7条生产线,其中3条溶聚丁苯橡胶、2条乳聚丁苯橡胶、1条高顺式镍系聚丁二烯橡胶, 1条低顺锂系聚丁二烯橡胶,年总产能35万吨,其中溶聚丁苯橡胶15万吨。前不久,溶聚丁苯橡胶荣获2015国际橡胶大会(IRC 2015)优质产品荣誉称号。
该工厂的废气、废水经先进方法处理,无任何明显异味。
(图3:中橡协代表团访问德国盛禧奥公司)
四、参观德国宝马集团工厂
德国宝马集团总部设在慕尼黑,职工3000人。慕尼黑工厂生产模式为JIT(Just In Time,凭订单生产),每天生产汽车900辆,年产量在30万辆左右。
宝马工厂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公司共有650个机器人,每个机器人成本为6万欧元。由几个机器人按顺序完成电焊固定、车架上身形成等环节,每个程序的操作时间不超过15秒钟。
(图4:宝马工厂喷漆车间)
五、参观欧洲自行车展
EUROBIKE是欧洲最大的自行车专业展会,创办于1991年,每年一届。2015年展会共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1350名企业参展,多达1000余种自行车品牌,展示了山地越野车、普通公路车、BMX车(小轮车)、比赛用车、三轮车、婴儿车和电动自行车(E-Bike),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配件及相关辅助用品等。
轻量化、坚固、高性能是自行车行业追逐的潮流,很多厂商采用碳纤维材料来制造车体,配备液压系统增强动力;部分制造商推出无内胎兼容系统TCS(Tubeless Compatible System);有的参展商推出代替充气内胎的彩色塑胶实芯内胎,有的推出可喷涂轮胎内壁以提高气密性和耐刺扎性的产品,以及双色外胎等。随着雪地自行车市场的增长,骑手们对宽体的雪地自行车轮胎轻量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及轻便也是商家的一大卖点,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这就对自行车轮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5:欧洲EUROBIKE 2015自行车展)
六、参观法国哈钦森研究中心
哈钦森是道达尔集团(TOTAL)的子公司,道达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和法国销售额最大的公司。
此次参观哈钦森位于法国蒙塔日的技术研发中心,其亚洲区高级副总裁 Patrice Butin先生、材料发展部副主席Benoit先生和材料发展经理Laina接待了考察团。
据Benoit先生介绍,哈钦森成立于1853年,早期产品有胶鞋、自行车胎、气球等,1974年被道达尔集团收购。哈钦森公司在2015年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排名中位居第二位。
哈钦森的三大业务版块包括流体传输系统、隔音减震绝热材料和密封技术,涉及汽车、航空、国防、建筑、核能及铁路等领域。2014年营业额34.62亿欧元,其中欧洲占比64%、北美26%、亚洲6%、南美4%;研发经费1.71亿欧元,占营业额的5%;投资额为1.09亿欧元。
在交流中,邓雅俐会长介绍了中橡协及中国橡胶制品行业的基本情况,希望哈金森能与中国橡胶制品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带到中国市场。双方还就绿色轮胎标签法交换了意见。
考察团参观了哈钦森的研发中心,包括橡胶材料部门、物理性能研究部门、化学分析部门、声学部门和模拟部门,体验了哈钦森先进实验室,了解和学习了其前沿的技术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
(图6:中橡协代表团访问法国哈钦森研究中心)
七、出访体会
通过本次赴欧洲考察,团员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体会有以下几点:
1.欧洲企业的生产、管理、现场等环节无不体现其节能、环保的理念。这一理念已真正贯穿到每个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2.随着绿色轮胎和橡胶制品对原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合成橡胶行业高性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3.注重科技进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成就了朗盛等橡胶企业及宝马集团等跨国公司,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推手。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企业应调整发展战略,增加研发投入,重视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应用,努力提升核心技术水平。
4.只有加大研发项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产品的创新性,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也是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
5.国际自行车展为自行车胎及配套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视野,多样化和前沿性的产品为配件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考察团一致认为,积极走出去与国外先进企业沟通交流,吸取其好的经验,有利于开拓思路,促进企业前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