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家橡胶促进剂企业诞生记
在中国橡胶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特殊的企业,一群特殊的人,做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说特殊,是因为这家企业竟然和监狱有着不解之缘:不仅企业归监狱管理,连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均由囚犯完成。但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壁十年图破壁,实现了我国橡胶硫化促进剂的国产化,创造了我国橡胶助剂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
“中国橡胶助剂工业的发展过程,就是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求发展的过程。橡胶助剂工业自1952年创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望橡胶助剂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许春华说。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橡胶助剂工业还是一片空白。建国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方急需橡胶制品,而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助剂的国产化问题在1952年被提上了日程。沈阳新生化工厂和南京化工厂临危受命,沈阳新生化工厂建成了200吨/年规模的促进剂生产装置,南京化工厂就建成了50吨/年规模的防老剂甲生产车间,由此开启了新中国橡胶助剂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橡胶硫化主要使用硫黄来进行,但是硫黄与橡胶的反应非常慢,因此硫化促进剂应运而生。促进剂加入胶料中能促使硫化剂活化,从而加快硫化剂与橡胶分子的交联反应,达到缩短硫化时间和降低硫化温度的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橡胶助剂产品。沈阳新生化工厂,就是东北助剂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由此成为我国首家促进剂企业,填补了中国橡胶及轮胎加工辅料的多项空白。然而,该厂是一家狱办工厂,归监狱管理。据新生厂的老员工回忆,该监狱当时为沈阳市公安局第七处,也即劳改处,下属十几个工厂。取名新生的寓意,是希望囚犯们通过改造,重获新生。想不到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橡胶促进剂也在这里诞生。
“南京化工厂主要做防老剂,我们做促进剂。”东北助剂化工有限公司原经济师闫庆余向记者说起往事,感慨万千:一位留日归来的工程师,因为受下属贪污犯罪牵连而入狱,但他颇有才华。他在监狱里刻苦钻研,成功研发出了橡胶促进剂M、DM、D三个助剂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
“这个人很有名气的,业内许多人都知道他。现在去世很多年了。”他说,新生厂当时的工人,大多是战争中的军事囚犯。正是这样一群洗心革面的囚犯,生产着一批又一批促进剂产品,供应国家需要。
然而,助剂生产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几起几落。由于工艺比较落后,新产品投产后不久,在生产促进剂M时,发生副产品硫化氢泄漏事故,导致13个犯人死亡。该厂随即交到市工业局管理,改名沈阳化学厂。然而,因为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技术和经验,生产一直处于停顿状态。过了不到8个月,该厂又交回监狱管理,重新改名为沈阳新生化工厂。
“沈阳新生化工厂地处浑河北岸,辉山脚下,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橡胶促进剂重点厂。“一五”期间生产的促进剂填补了国家空白,后期又研发出十几个产品。上世纪60年代,新生厂的促进剂产品基本占全国的100%,70年代也是100%,到80年代,新生厂的产量还占全国的42%。产品销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欧亚十几个国家。”说起企业曾经的辉煌,闫庆余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之后国内其他的助剂生产企业,都是新生厂帮助建立的。”
1996年,沈阳新生化工厂更名为沈阳东北助剂化工有限公司。“后来呢,厂子停产,被民营企业家攸路军收购,搬到了河北武强,从此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闫庆余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代工业发展的大潮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了解,2002年,企业整体搬迁到河北武强工业园,所有的管理、技术人员和设备全部迁到河北,原沈阳的厂址停止生产。“新生”从此成为中国橡胶助剂发展画卷上永久的历史,只有那一群“破壁者”的故事流传在生产线上,流传在行业人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