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橡胶百年专题】品牌,铸就民族橡胶工业之魂
发布时间:2015/11/18    作者: 无    来源: 中国橡胶网 订阅

中国橡胶网讯    从1915年至今的100年里,我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历经风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民族品牌,如双钱、回力、三角等。近年来,品牌建设逐渐融入橡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品牌,正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橡胶工业铸就灵魂。 

 

历经沧海顽强传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产品也是一样,没有什么比时间更能检验一个品牌的价值。许多“百年老字号”之所以叫得响并得到人们的信任,就是因为它们得到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认可。我国橡胶行业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行业发展初期,它们是一代代橡胶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1915年,广东邓凤樨兄弟与新加坡华侨陈玉波在广州创办广东兄弟树胶公司,以双飞剑牌商标生产橡胶牙托。双飞剑成为我国橡胶行业的第一个品牌。1919年,荣子光、潘声莆等在上海开办中华橡皮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生产燕子牌人力车胎,同时兼产橡胶鞋底和玩具气球。 
  1927年,广州的橡胶厂已有10余家,上海橡胶厂数量也达到8家。其中,石之珊、刘永康合办的上海义昌橡皮厂,生产八吉牌舌口套鞋;1930年,该厂改组为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1934年又改组为正泰信记橡胶厂,研制出回力牌球鞋,闻名全国。1928年10月,余芝卿、薛福基、吴哲生等人在上海开办大中华橡胶厂,生产双钱牌胶鞋;1934年10月,该厂从日本神户采购设备,试制出国内第一条汽车轮胎,定名为双钱,成为我国橡胶行业的金字招牌。此外,1927年,山东人孟显初、刘金堂合办中国威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胶鞋,成为威海橡胶厂和山东三角集团的前身。1930年,山东人杨文申利用1921年开办的青岛维新织带厂改产胶鞋,命名为福字胶皮工厂,成为青岛双星集团的前身。 
  经历了战争年代的风雨洗礼,走过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中国橡胶工业在100年的发展中,不断有旧的品牌消失,也不断有新的品牌涌现。中华橡皮制造有限公司终因不敌洋货,于1921年关闭,十分可惜;广东兄弟树胶公司随抗日战争爆发而倒闭,销声匿迹于上海滩,令人扼腕;1929~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之后的抗日战争爆发更使部分地区的民族企业几近凋零。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品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1951年2月23日,新成立的国营第一橡胶厂正式投产,生产出第一条轮胎;1952年,沈阳新生化工厂和南京化工厂分别建成了橡胶促进剂、防老剂生产装置,开启了中国橡胶助剂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100年里,中国橡胶企业不仅有起起落落,也经历了分分合合。解放前的改组兼并司空见惯,解放后更是大手笔频出。1954年9月,上海大中华、正泰、中南、双龙、宏大、新亚和勤工7家橡胶厂首批实行公私合营;1986~1987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轮胎行业先后成立了5个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名优新产品为核心,联合若干个在生产上、经营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和院校,组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体,分别是回力集团、双钱集团、中北集团、黄海集团、东风集团。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样的“手笔”更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历经沧海桑田,中国橡胶工业不仅顽强地传承下来,而且愈来愈壮大,双钱、回力、三角……这些民族品牌正在中华振兴的旗帜下,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品牌建设蔚然成风 
  经过改革开放的推动和市场经济大浪淘沙般的发展,中国橡胶行业从粗放式扩张扩产、“山寨”国外产品和技术,到产能过剩压力下倒逼进行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均获得质的飞跃,品牌建设愈来愈为行业所重视,并开始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原化工部橡胶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清溪表示,计划经济时期,产品由国家调拨,无品牌之忧。改革开放后,行业开始对品牌有所认识,先是国家评金牌、银牌,后被停止,行业以轮胎试点,搞质量分级、优质优价,但无疾而终;市场经济确立后,为更好地参与竞争国家再设名牌评比,被再度废止后,行业搞品牌推荐以作弥补,企业、行业都渴望中国品牌的成长。 
  2011年,芬兰发布的《2011年夏季轮胎测试报告》中,玲珑Green-Max轮胎综合得分与米其林、邓禄普并列第四,超过韩泰、宝龙、普利司通、百路驰,仅次于德国马牌、固特异和倍耐力。2012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玲珑、风神榜上有名,且列化工行业前三。2012年3月22日,工信部下发《关于深化化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41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三角轮胎成为唯一列入试点的轮胎企业。 
  除各种评选之外,体育赛事尤其汽车赛事成为了橡胶企业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2005年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大赛组委会宣布,玲珑轮胎成为该次大赛唯一指定专用轮胎。这是玲珑轮胎借助体育赛事进行品牌推广的一次成功尝试。2007年3月,全国汽车拉力赛上海站在上海金山拉开帷幕。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和浙安拉力车队合作组建的朝阳轮胎浙安拉力车队共四辆本田思域EK-4赛车首次亮相。2011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载重卡车系列赛中,风神牌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以其出色的抓地性能和良好的防侧滑性能帮助国手勇夺冠军,这也是风神轮胎在北美市场赢得的第一个系列赛冠军。2012年,赛轮轮胎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路试之后,成功配套北汽越野车。 
  国际化的品牌策略,也是领军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向。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表示,三角集团在从中国本土品牌转向全球化品牌的过程中,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能、环保性能、节能性能为核心,从装备的先进性、技术的全面性、管理的精益性等多方面着手,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品牌化,也实现了市场的全球化。 
  同时,在企业品牌推广过程中,媒体传播的作用不可小视。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和行政总监赵立冬表示,在帮助化工企业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媒体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策划一些主题活动,真实反映化工行业目前发生的变化,以及一些企业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努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化工行业的认知,提升化工行业品牌形象。“‘美丽化工’活动就是很不错的尝试,媒体可定期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他说。 
   
培育一流品牌任重道远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品牌经济,是橡胶行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然选择。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张国庆指出,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出口商品若没有品牌支撑,就相当于国际市场的流浪汉。 
  以轮胎行业为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表示,中国轮胎品牌很多,但知名品牌很少,品牌盈利能力还比较弱。其实,一些骨干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很多轮胎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已不逊于国际知名产品。但是,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是个短板,使我们不能获得相应的销售价格。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我们的产品价格要相差不少,高性能轮胎差距更大,甚至可能差到几倍。国外知名品牌盈利能力强,从而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加强我国轮胎的品牌培育至关重要,对于提升价值、提升效益、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全球经济周期变化,市场也随着国内外各个轮胎企业产能扩张而逐步饱和,原有的凭借价格竞争获得的市场份额、依靠较低劳动力成本取得的利润都将在未来遭遇来自其他国家供应商的强有力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使中国轮胎产品和东南亚等地的产品价格差距明显缩小,在多个市场上中国轮胎产品的价格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对此,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表示,中国轮胎不应当再是廉价产品的供应商,而应该通过建设自己的品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建立客户的忠诚度,以此获取在国际市场上应有的份额。他认为,在优质产品逐步为客户认可的前提下,中国轮胎企业应适时提出自己的品牌战略,从原来的三流品牌向一流品牌的方向努力。品牌的基础是优质的产品,中国轮胎企业正在为生产优质产品而努力,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打造品牌的投入方面,则仍有欠缺。 
  面对国际轮胎企业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投入,中国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投入的节奏、持续性、有效性也有待提高。而更多的企业还在为欧美轮胎经销商乃至轮胎制造商贴牌加工,把自己变成了外国企业的生产车间。缺乏品牌导致中国企业最后无法生存的局面已经屡见不鲜,作为轮胎行业这样一个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品牌的支撑,既没有足够的利润用于后期研发,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进投入,届时企业将丧失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直到最后被边缘化或被淘汰。 
  沈金荣指出,未来打价格战的结果只能是自我淘汰,竞争将转变为在品牌建设基础上综合实力的竞争。只有逐步建立起自己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品牌,中国轮胎企业才能继续保持自身的地位。正如于清溪所说,“名牌集群,也是国家经济的形象。有了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就有了橡胶强国的感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