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维码将于3:00后失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潘爱华:轮胎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 无    来源: 中国橡胶网 订阅

 

中国橡胶网讯   6月15日,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举行的第四届全球轮胎技术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作了主题发言。潘司长从化解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两化”融合、做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4个方面,阐述了轮胎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他表示,橡胶、轮胎是石化化工产业链的重要分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轮胎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橡胶轮胎主营业务销售收入5547亿元,占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的4.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轮胎行业整体上“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发展滞后、通用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行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行业解决现有矛盾、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而产能过剩矛盾也正是制约传统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矛盾,轮胎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明显。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让过剩产能沉淀的厂房、土地、设备、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流入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坚决关闭一批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在部分行业试点建立产能置换机制,实现行业总产能的等量或减量发展。

2016年,为促进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两个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去产能、调结构、增效益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有关政策推动下,轮胎行业2016年退出产能1900万条,其中普通型全钢子午胎700万条、普通型半钢子午胎1000万条、斜交轮胎200万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下一步将按照去产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为行业提质增效创造空间。

今年,我们开展了氮肥、磷肥行业产能置换方案研究,将在全面摸底行业工艺、技术、能耗、“三废”排放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淘汰产能标准,鼓励有投资意愿的企业通过购买产能指标的方式进入行业。待这两个行业产能置换模式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我们将研究在其他行业推广应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轮胎强国提供技术支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大力推进集成创新,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

轮胎属消费品,直接面对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轮胎的消费需求也将逐步向个性化、高端化转变。轮胎行业要抓住机遇,加快高品质、高性能轮胎的研发速度,积极发展航空子午胎、绿色子午胎、农用子午胎等高性能轮胎,不断拓展产品种类。加快开发应用杜仲胶、卤化丁基橡胶、石墨烯,以及低滚动阻力填料、超高强和特高强钢丝帘线、高分散白炭黑及其分散剂新材料,为绿色轮胎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加强湿法炼胶及充氮高温硫化等节能工艺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不断完善满足绿色标签制度要求的轮胎检测技术体系,为绿色轮胎发展提供支持。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绿色轮胎标签制度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扎实细致的工作,让消费者认识到了轮胎的性能,对绿色轮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推进《绿色轮胎技术规范》和《轮胎分级标准》为契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切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要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行业管理创新,扎实提升全行业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水平。以标准应用体系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智能机器人替代、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为重点,实施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

要推广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工信部开展了两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经在石化化工行业选取了11家企业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中赛轮股份、青岛双星两家轮胎企业分别列入2015年、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践证明,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的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力度,争取有更多行业、更多优秀企业入围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

轮胎行业劳动强度大、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对智能制造、机器人替代的需求比较强烈,要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把智能制造在优势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培育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支持现货交易平台等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业模式。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公司、生产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动轮胎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

 

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扎实做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我国今后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总纲领。

去年,工信部承担了中财办《化工行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课题研究,把轮胎行业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与橡胶协会一起,专门赴越南赛轮金宇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橡胶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橡胶的重要来源地,也是轮胎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轮胎行业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对轮胎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为中国轮胎行业“走出去”开展更大范围合作创造了机遇。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产能全球梯次转移,将成为轮胎行业优化产能、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创新发展动力,开辟绿色发展空间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之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行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轮胎企业积极“走出去”,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并购、投资、销售等广泛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多个轮胎制造、天然橡胶种植、天然胶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

目前,以轮胎行业为代表的石化化工行业开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行业组织,强化顶层设计,通过科学规划与引导,构建梯次合理、特色突出、产业配套、竞争力强的产能合作战略布局。

要深入落实“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指引、中国制造2025、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规划,以企业为主体,以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为目标,以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绿色安全、优势互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国际产能合作园区为战略重点,建立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和金融、法律、咨询等机构协同参与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企业联合“抱团”走出去,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战略优势、原材料优势、生产制造成本优势、市场增长潜力优势、人才科技优势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推进国内优势产能梯次转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轮胎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轮胎行业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行业高效、高端发展,推动我国向轮胎强国迈进。

实现橡胶工业强国目标,行业精英是主要力量所在,政策性因素在其次,希望争取早日实现强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