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环保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之一。轮胎企业由于本身特点及历史原因,环保欠债很多,感受到了环保带来的切肤之痛。只有补好环保“课程”,行业才有可能健康稳定发展。
历史原因导致环保欠账
轮胎行业环保第一大历史“债务”是选址。
我国轮胎企业不少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于上世纪80~90年代及20世纪初,当时的高速发展使得轮胎企业大多在工厂选址时没有更多考虑环保因素。当时在城市周边建厂已经觉得位置比较偏僻,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外延,这些厂房逐渐被楼房包围,工厂开始显得不合时宜。
如广州市华南轮胎有限公司位于远离广州的番禺,尽管该厂在环保上投入很大,但是周边的居民不断投诉,使得该厂不得不陆续停产。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原在杭州市区,为了配合城市建设,本世纪初陆续向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转移,尽管该公司为环保投入数亿元,但下沙地区的定位使得企业很尴尬,政府已明确要求企业2022年前全部停产转移。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现正在从市区向修文县扎佐镇搬迁。
据统计,轮胎企业正在搬迁或计划搬迁的企业达20家以上,搬迁总投入在数百亿元。这对一些老厂区地块价格较高的企业来说,能获得不菲的土地补偿金,但大多数轮胎企业难堪重负,资金缺口很大。
第二大历史“债务”是轮胎企业在建设初期对环保考虑偏少。
轮胎制造装备及工艺对环保考虑和投入偏少成为轮胎行业的通病。如建厂时几乎没有考虑硫化车间尾气的回收。在我国“轮胎窝”大王镇,空气中弥漫着橡胶味,为此当地政府要求企业对所有硫化车间尾气进行处理,估算仅因尾气处理需要投资就得数亿元。炼胶车间的环境更差,采用环保型炼胶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投入的资金需求量很大。
环保风暴袭来企业叫苦不迭
第一“苦”是当地环保部门要求企业限产、停产或给以罚款。
轮胎企业大多规模较大,生产过程有污染之嫌,所以成为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近期,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持续督察和审查下,山东多家轮胎企业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
有业内人士指出,潍坊寿光市15家橡胶、轮胎及相关企业,也因污染问题被当地环保局列入行政处罚名单。由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潍坊市跃龙橡胶有限公司被当地环保局处罚10万元。因环保问题,广饶大王镇曾关停东营市方兴橡胶有限公司南厂区、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等轮胎企业。初步估计随着环保继续推进,还将有一批轮胎企业将被关闭。
第二“苦”是环保推高原材料价格,供应链出现问题。
目前橡胶助剂、炭黑等化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应紧缺,这种情况至少到年底以前不会改变,不仅大幅推高了轮胎的生产成本,而且威胁到轮胎的正常生产。
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在行动
近年来,我国轮胎行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轮胎企业已开始积极推进环保行动。
在市区或比邻市区的轮胎企业已着手搬迁,双钱轮胎已关停了上海市区的工厂;三角轮胎股份公司的半钢胎全部转移至南海工厂;万力轮胎股份公司半钢胎转移到了从化,全钢胎转移到了安徽合肥;天津国际联合轮胎公司厂区搬迁到了滨海新区,贵州轮胎搬迁到扎佐镇等。
在设备采购中,轮胎企业更多选购环保型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低温一次法炼胶开始在企业推广,液压硫化机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机械式硫化机。
轮胎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逐年增加。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旗下的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上半年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近4000万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比重的1%以上,采用的“低温等离子+光化学技术”烟气治理方案,在处理效果、运行成本、投资成本、安全性和预防二次污染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中车双喜轮胎按照当地环保局的要求,对硫化及密炼车间VOCs进行治理;黄海轮胎VOCs治理任务预计2017年年底前完成。
山东省为轮胎行业节能环保划定了高标准,到2020年,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平均综合能耗分别降到432千克标煤/吨轮胎、463千克标煤/吨轮胎、786千克标煤/吨轮胎。企业纷纷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对污染说“不”。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推广“橡胶工厂废气的紫外-生物过滤联合处理工艺与设备”。
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硫化蒸汽能源优化项目已完成试验,在集团内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