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橡胶轮胎行业的高速发展,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等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企业维权意识的提高,与国际知名企业越结越密的知识产权“网”,产生了正面的碰撞、交锋,侵权和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国内轮胎企业该如何打破知产壁垒?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孙丽芳统计,在我国,目前轮胎领域专利申请正处于迸发期,申请量由2005年时的仅300余件,至2018 年申请量超过3000余件。
国外企业则依旧充分展现了“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的布局战略。孙丽芳调研员分析发现,轮胎领域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国际知名轮胎公司申请量的增长,该增长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轮胎行业前景被国际公司一致看好,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际轮胎企业在国内织起的专利之“网”越来越密,国内轮胎行业的发展更加艰难,竞争更加激烈。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萨驰集团公司与VMI荷兰公司的专利无效及诉讼案。
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冉瑞雪律师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337调查立案59起,为近5年最高。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达到22起,约占全年案件的1/3,绝对数量创历史新高。
337调查是美国阻止或者限制外国企业或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重要的手段之一。337调查也曾盯上过中国橡胶行业,最知名的案件是2005年美国富莱克斯公司与圣奥公司橡胶防老剂案件、2012年美国圣莱科特指控中国华奇化工的橡胶树脂案件。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专家组资深轮胎专家冯耀岭,对比分析了中国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轮胎标准方面的区别。他表示,就是因为在轮胎胎侧标识等方面存在的微小差别,但是因为没有标准话语权,给我国轮胎企业生产制造和产品出口带来了麻烦,也给消费者造成了诸多不便。
应诉“成本高昂”、耗时长、提交证据材料繁琐,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显著特点。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企业这几起知产案件获得了胜利,取得了应有的权益。山东圣奥在美打赢337官司,历时3年耗费2000万美元。好在这些企业以此次知产纠纷为契机,积极应对挑战,更加认识到了重视自主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放在了企业的重要位置。
孙丽芳说,橡胶轮胎企业要学会高效、准确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复审”、“无效程序”,不轻易放弃保护任何有价值创新成果的同时,认真规避他人权利,合理利用无效程序完美解决专利围堵之困。
冉瑞雪律师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要勇于拿起自己的专利储备,合理合法与海外对手一竞高低。但律师只能帮助企业走好、走顺法律程序,更主要的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研发、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具备知识产权话语权。
冯耀岭专家则希望我国前10强轮胎企业,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企业能够团结起来,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技术资源集中在一起,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作更前沿的研发。只有进行深入的基础研发,才能有先进的技术,才能有先进的标准,才能在国际轮胎标准上有话语权,才能成为轮胎强国,也就不会受到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指控。